老舍丨茶瘾患者鉴定指南: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是茶
2018-08-12 16:54:46


老舍就是其中一位, 把艰难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就连高晓松也坦言,在他心中能称之为文学宗师的当属老舍先生,因为他学贯中西,却始终保持着纯朴的老北京本色。在他笔下,每个小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个故事都让你哭笑不得。 在世道还没变坏之前,他可爱至极,养花喝茶唱曲儿,囊括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世道彻底变坏,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反抗的方式也如此坚韧有力。 不管是生前的嗜茶,还是那个声名大噪的《茶馆》,都令老舍先生变得鲜活有趣。
1
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蔻蔻、汽水、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中国人喜欢茶,西方人爱饮咖啡。世界文坛上有个巴尔扎克,写作时一壶咖啡一支笔,边饮边写,这和老舍先生边喝茶边写作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各自在茶与咖啡的刺激下,产生电火般的灵感。兴会神来之笔,创作出一部部世界文学名著来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边饮茶边写作的习惯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了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而茶在老舍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就起到了绝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

▲话剧《老舍》
据《茶馆》一剧王利发的扮演者、著名艺术家于是之回忆:《茶馆》在国外演出时,使他较多地想起了茶,原来喝不着热茶,他便觉得什么液体都解不得渴。 这时使他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告诉过他们的话:“出国时带上暖水瓶,早上出去参观、访问之前,先将茶叶放好,泡在暖水瓶中留着回来喝。”当《茶馆》真要出国演出时,可他们却把老舍先生说的话给忘了,谁也没有带暖水瓶,渴得受不了直嚷着要喝茶啦。2
茶在老舍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绝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老舍先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

3
汪曾祺在他的散文《寻常茶话》里说:"我不大喜欢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老舍好客、喜结交。 他移居云南时,一次朋友来聚会,请客吃饭没钱,便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品茗叙旧,来个“寒夜客来茶当酒”,品茗清谈,属于真正的文人雅士风度! 一直以来,老舍与冰心私交都很深厚。老舍常往登门拜访,每逢去冰心家作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不负老舍茶兴,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 他们茶情之深,茶谊之浓,老舍后来曾写过一首七律赠给冰心夫妇,开头首联是“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以此来怀念他们抗战时在重庆艰苦岁月中结下的茶谊。

▲老舍故居
回到北京后,老舍每次外出,见到喜爱的茶叶,总要捎上一些带回北京,分送给冰心和他的朋友们。4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老舍先生看来,大约是“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了吧!抗战期间老舍蛰居重庆时,曾在一篇杂文里提出要戒茶,这决非本意。这一点和前段时间的“天价茶事件”有点关联。 “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忆当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陪都,连老舍这样的大作家也因物价飞涨而喝不起茶,竟然悲愤地提出要“戒茶”,以示抗议。

-END-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尽管生活充满苦难和未知,老舍先生终是对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并把美好的憧憬活成了诗。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