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 张总:南海与佛教古来今往
大陆
2018-10-08 19:43:09

1
地理、交通与文化
南海与南洋:南海是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俄迹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其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依现代划定的九段线之内,中国领海海域之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国汉代与南北朝时称其为涨海、沸海。清代才逐渐改称南海。但我国广东福建早有一些较小的行政区划具有南海之称,如南海国与南海郡县,实际上广州市的一半就即南海县,现为南海区。紧挨着就是佛山市,也叫禅城,是全国少见以佛为名的城市。
南洋则是指东南亚更深广海陆域且与近现代的移民相关。
南海周边有许多地区国家自古以来与我国有交各项交流往来。即东南亚地区有很多国家,与中国多有交往。古今的国家以及疆域也有一些变化,但大体的文化与宗教间影响还是自古而今地交流演变。
现代东南亚地区国家曾成立联盟,简称东盟,包括十个国家,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越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
其成立之过程,1961年先有数国联立,1964年正式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以上十国。其中有五个信仰伊斯兰教、五个信奉佛教,在总共十国中恰为各半。东盟十国五国奉伊斯兰、五国奉佛教,也有保持印度教者如印尼的巴厘岛等。古代亚洲的宗教与文化交流十分丰富频繁,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各自流布变迁。



汉代粤地陶船模型
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大约与张骞由陆道通西域同时﹐西汉已有远行船舶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合浦出发﹐经东南亚的都元﹑邑卢没﹑谌离﹑夫甘都卢﹐抵达南亚的黄支国(应为今印度东南岸的康契普腊姆Kanchipuram)。回程则经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越地舟船驶往印度洋﹐可谓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线之创举。



2
南海古代佛教


3

晋南北朝隋唐
由以上这些个僧人情况来看,来传法游方的僧人,数量远过于西出求法僧人。海路而来的僧人,数量实是陆路而来的一小部分。
但是海路所来,越来越多,而且不乏重要的僧人。如佛驮跋陀罗,译出《华严经》,影响极为深远。真谛则是译出唯识古学之高僧,虽然一生坎呵,曲折多难。
那提,在唐时反复南海、去还采药,贡献很多。般剌密帝是唐代译经僧,其《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中国佛教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典籍。
金刚智与不空,则是开元三大士之二,特别是不空,中唐玄宗、肃宗、德宗、代宗诸帝师事,开护国结坛,密法影响极大。般若也是重要译师,四十卷本〈华严〉由其完成。
4
海路东段
隋唐阶段,朝韩与日本已经掀起学习唐代文化的高潮,佛教亦在其列。求法僧与留学僧不绝于路。但彼时水路风险极大。
宋代佛教与海东关系密切,由南海向北至交通韩朝与日本之海路船航更为古便利。从五代以来高丽常有禅师来中国受学各宗禅法。
元丰末年(1085)更有高丽国皇亲即王子僧义天入宋,从汴京觉严寺有严、杭州大中祥符寺净源、从竦等学贤首宗与天台宗,弘传华严还弘天台之教。据载他携归章疏三千余卷,后编录刻出目录等,亦有部分刊传。
北宋时由日本来僧人不多,知名者有奝然、寂昭、成寻等,他们多到天台、五台等地,巡礼祖庭。奝然还接受宋帝赠新刻大藏经印本,又模造旃檀佛像携归。成寻也带回宋代新译和著述印本。
南宋中日交通骤繁,日僧入宋者很多,几达百人,宋代禅律等宗即因此得以弘传于日本。南宋孝宗乾道中(1171),先有日僧觉阿、金庆入宋来参灵隐慧远禅师,归国谈禅,引起了日本佛教界注重。

5
小结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