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科学”的特色模式 这个癌症康复营迎来第19次圆满结营

2025年4月21日,由广州大佛寺善友康乐社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十九期癌症康复营结营仪式在广州增城百花古寺莲花书院三楼讲堂隆重举行。耀智大和尚、慧开法师、康景轩教授、谢雪梅女士等嘉宾出席,与全体学员共同见证了这一融合佛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康复之旅的圆满收官。
结营仪式上,学员们通过视频回顾了开营以来的丰富课程与活动。在为期半个月的康复营中,学员们以“佛法教义调心、传统运动调身、营养膳食调病、终极关怀导归”四大核心理念为指引,通过佛学与科学的双重赋能,系统学习了如何以正念面对疾病、以运动强化体质、以科学饮食辅助治疗,并以佛教生死观升华对生命的理解。
耀智大和尚在开示中强调,康复营的课程虽短暂,但意义深远。他勉励学员将十四天所学融入生活,以佛法调伏负面情绪,以科学方法养护身心。“放下不放弃”是大和尚的核心教诲——放下执念与焦虑,但不放弃责任与希望。他特别指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唯有战胜自我,才能开启生命的无限光明。”最后,耀智大和尚表示“康复营此等殊胜善缘,实乃'百千万劫难遭遇'。既得此难遭难遇之机缘,便当'见闻得受持'——以信心领受,续践行发心、念佛、忏悔,以愿力奉行。如是,则生命就有解,生命就有救”。
慧开法师从生死学的角度阐释了“生死自在”的深意。他指出,癌症康复不仅是身体的疗愈,更是对生命本质的认知重构。通过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学员得以建立“健康养老、潇洒往生、乘愿再来”的生命愿景,从而在现实中践行从容与豁达。
康景轩教授则从科学视角肯定了康复营的独特价值。他感慨于学员们在百花古寺这一新环境中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毅力,并特别感恩义工团队与法师们的无私付出。“这里的每一餐蔬食与每一杯果汁,都是爱与科学的结合,”康教授表示,“希望学员们能将这份融合佛学与医学的智慧带回家中,持续滋养生命。”
在互动环节中,学员们踊跃从“科学、佛学、运动”方面进行提问,嘉宾们逐一解答了关于课程实践与身心反应的疑惑。随后的分享环节更令人动容——多位学员坦言,康复营让他们从恐惧与迷茫中走出,学会了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疾病,并通过科学的饮食与运动重获信心。“这里的课程不仅治愈了身体,更安顿了心灵,”一位学员感慨道,“未来的路或许仍有挑战,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在祝福声中,第十九期癌症康复营正式落下帷幕,但学员们带着佛法与科学的双重馈赠,踏上了一条更从容、更光明的康复之路。
此次康复营的成功举办,希望能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身心康复范式——以智慧观照生命,以科学守护健康。
善友康乐社第十九期癌症康复营是由广州市大佛寺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室康景轩教授团队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整合的康复支持。本期康复营以“佛法教义调心、传统运动调身、营养膳食调病、终极关怀导归”为核心,汇聚佛学智慧与现代医学,通过多学科协作探索抗癌新模式。
在第十九期癌症康复营为期半个月的课程中,慧开法师、德建禅师、康景轩教授纪洁芳老师、陈剑鍠教授、袁正平会长、徐梅院长、李宇红教授、高伟教授、赵越教授、于东辉老师、龚桥一老师、王宇赤老师、王婷婷老师以及常住法师们,围绕科学营养干预、佛法修心调理、生死观教育、心理疗愈、合理运动及生命关怀等主题展开深度授课。学员通过禅修、传统功法(如少林内养功)调和身心,更在佛法智慧的引导下建立积极的生命观,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热情。
本期康复营延续“佛学+科学”的特色模式,为参与者提供常规医疗之外的补充疗愈,助力癌症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重拾生命希望。期待以慈悲与科技的力量,陪伴每一位学员走向身心安康之路。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