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 史志结合!《岭南文化艺术图典·广州光孝寺》正式出版

广州光孝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 达亮著
出版、总发行:岭南美术出版社
版次:2024年9月第1版
印次:2024年9月第1次印刷
开本:889mm×1194 mm 1/16
纸张:21.5  字数:306千字
ISBN 978-7-5362-8043-4
定 价:158.00元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既是说光孝寺历史悠久,也是说岭南佛教由来很早。光孝寺,本身就是历史标记。近日,《广州光孝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史志相结合的编撰手法、以大量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结合相关文献的内容呈现方式,系统性梳理了光孝寺上千年来沧桑变迁的历史,共30余万字,324页。

光孝寺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髮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东、西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这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岭南佛教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并没有停留在对寺院历史、殿堂布局和人文圣迹等方面的简单陈述,而是试图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献记述相结合,钩沉出光孝寺漫长发展历程中的旧事,将光孝寺这座千年古老祖庭生生不息的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供读者从不同视角解读。

据悉,《岭南文化艺术图典》是在广东省里成功立项并得到资金扶持的大型出版项目,其目的是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及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学术通俗化的主题呈现方式,对岭南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出版与宣传。丛书分:艺术·工艺·大师、名城·建筑·园林、戏曲·音乐·舞蹈、服饰·饮食·日用、风俗·华侨·老字号、文物·典籍·科技等六大系列。目前已出版的有艺术·工艺·大师系列中的《潮绣》《端砚》,名城·建筑·园林系列中的《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肇庆庆云寺》。

本书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系列,其主旨是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光孝寺对地方的影响及其在广东佛教界的地位和其建筑之特色。再者本书出版亦是为了弘扬岭南禅宗思想与禅宗文化,此为是一种善举、一种承诺、一种心愿。



























内容简介

本书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丛书之一。该书以图为主、以文为辅,以史志相结合的编写架构从佛教在岭南、广州逢始记起,直至今时,深入浅出地介绍广州光孝寺的历史充变,再从光孝寺的建置沿革、文物古迹、古木遗迹、高立名德历史等各个方面,通过学术通俗化,全方位展现了光孝寺的历史面貌。

作者介绍

达亮,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宗教学会会员、朝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专著有《苏东坡与佛纹》《苏辙与佛教》《禅海微澜》等,参与编纂《曹溪通志》《岭南文化辞典》,发表论文《宋代禅学与<景德传订录〉》《苏辙“示疾而病”的禅学思想》等多篇。作品曾入选高中、初中、小学课外读物。

出版社编辑推荐

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广州光孝寺在悠悠岁月中有着怎样的事?本书运用大量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和相关文献,图文并茂,以新颖的角度,从艺术性和资料性两个方面向您展开历史的长卷,将光孝寺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责任编辑:翁少敏、高爽秋、叶雨呈、吴芷璇)

专家推荐

写得出乎意料的好,花费功夫之深,搜集材料之全,使我惊讶。这对我这个主要靠图书文献研究佛教历史的人来说,确实收获不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杨曾文

对寺庙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最难做到的是既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这样的著作在我国佛教出版物中并不多见,《广州光孝寺》的出版可说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编审、杂志社社长  黄夏年

以其学术的功力和对光孝寺以及岭南佛禅的稔熟,另辟路径,以图文互证的方式成书,可谓是图说光孝,给读者新的感触。掩卷之余,既能领略光孝的历史、人物、遗迹、遗址、文物、法器、建筑、古木、字画等,又有美的视角享受。

一幅图,展现历史风貌;
一幅图,蕴含厚重文化;
一幅图,诉说时代嬗变;
一幅图,记录公案故事;
一幅图,刻划人物沧桑;
一幅画,留住碑刻铭文;
一幅图,见证艺术瑰宝;……

《广州光孝寺》用图之多(不下几百祯)、之精(有些图片以往鲜见),令人击掌。能觅得如此多的图片,乃作者功力、勤力之果报。通过这些图片,将光孝寺的历史沿革、光孝寺的遗迹和遗址、光孝寺的中外高僧、光孝寺的古迹文物、光孝寺的殿堂楼宇、光孝寺的古树名木、光孝寺的檀越护持、光孝寺的建筑风格、光孝寺的佛法器物……一“图”打尽。这些图,有直截了当者,一睹即会意,有需加“说”者,附以文字说明。“图说光孝”是此书的最著、最大特色也是恰当的。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广东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  林有能

全书以通专史相结合的结构,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如实、简明地呈现了上述内容,将岭南名刹、禅宗祖庭光孝寺庄严肃穆的形象活画了出来。一卷在手,如览梵宫,此之谓也。有诗赞曰:

晋世开基史有年,菩提树茂慧灯悬。
如来口海光三藏,顿教文章著首篇。
百粤裁成清净地,万方渴仰涅槃天。
全身画像知何在,欲慰衷肠览此编。

——中山大学  冯焕珍

本书亮点及特色:一是史韵诗心,征实是写文化历史的基本精神,这在《广州光孝寺》一书中,是可圈可点的。二是传古史之真,传古史之美。真是求实,美是求正。三是新旧两种图片的同时采用,既能从图中看到历史,也能够看到历史在当代的留存;既展现了光孝寺的历史变革,也展现了与我们出版新书的时代同步的寺院情况。四是本书另一个特色,是书后的附录,其中主要是表、录、索引。这些表录与索引,有的是以事为中心,有的是以人为中心,有的是以书为中心,有的是以金石文字为中心,有的是以著述人提供给世人参考的目录指引,这些都见出既承继于古史又优于古史、既着眼在研究也着眼于引导的功能。

——中山大学 钟东

在内容上,突出光孝寺作为佛教文化场所的建筑布置、规模,殿宇结构、功能,像设来由、意义,古树的品种、传说,人物的经历、贡献等知识点;在形式上以平实朴素的语言来解说,给人以可信的印象,另在文字解说的当处,配以彩色的图像,宾主揖让俯仰,位置得当,立即给人以鲜活的、强烈的视觉感;在写作方法上,作者娴熟地利用纸本文献搜索和田野考察互参的方法,故书中令人目不暇接的“图”与引人遐思妙想的“文”,能按一定的理路缀合在一起,杂而不乱,悦目而赏心;在学术性上,近三十页的附录,“图”“文”“表”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层层递进、层层交涉的复合结构,这无疑借鉴了古代史志体著述的经验。虽是附录,却也是本书不可忽视的一个亮点。总之,“图”与“文”的这两个维度、两种手段,其归趣明确统向通俗性,因为佛教的本色和义务是利乐有情的。

——中山大学  李福标

《广州光孝寺》除了是一部信史之外,还是光孝寺一部珍贵的文物集成。可以说,一部光孝寺的历史,也正是一部中国佛教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报众生恩而法轮常转的历史,同时也是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缩影。在文字叙述中,还收录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古今有关光孝寺的精彩诗文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加入,除了增强全书的可读性外,更体现着光孝寺发展的心史,因为文学正是心史最恰切的传达方式。诗文之外,这部书中所记述的历代弘教兴寺的高僧大德、祖师住持乃至居士檀越等等。

——天津南开大学 张培锋

首先,是全书的框架设计颇具匠心,涵盖门类全面。纵则从佛教在岭南、广州肇始记起,直至今时;横则包罗光孝寺的建置沿革、文物古迹、古木遗迹、高位名德历史等各个方面,令为部图典有类一部微缩寺志;其次,是系统陈述,特别是着力于文物古迹的推介,则分朝代而述,极见丰富,对本寺历史上高僧大德在弘法阐教兴寺方面之事迹成就,娓娓道来;再次,是资料翔实,仅以书未附录的《广州光孝寺大事简表》等五张简表,尽揽资料收集之竭力尽心,而以有限的篇幅,与图文一起相得益彰地全方位展现了光孝寺的历史面貌;还有是图片之丰富多彩,新拍照片角度新颖,艺术性、资料性兼具,文字说明有画龙点睛之功力,大量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更为本书增添了收藏意义。最后,还要说到作者行云流水般的优美的文字表述,简洁、清晰又不失风采;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注明出处,使本书兼具知识性与学术性之优长。

——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广东省民族宗教学会顾问、广东省方志名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文史学术委员主任 陈泽泓

有道是“佛从海上来”, 坐落于岭南“滨海法窟”的光孝寺,正是历史的见证。光孝寺,是广州的光孝寺、岭南的光孝寺,更是佛教中国化的光孝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光孝寺。达亮推出的这部以光孝寺为题的专著乃是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佳作。具体来讲,通过人物的钩沉,历史的梳理以及景观的描绘,该书实现了人、事、物的整体性综合统观,具有一书写一寺,一寺见一城的奇妙效果。于是乎,这部图文并茂的专著所映照的精神意义,乃是文明的缩影,历史的光辉。

——中国政法大学  孙国柱

佛寺是城市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宣传的重要场所;是文化艺术之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现之地。这本著作资料详实,知识性强,文化知识亦相当丰富,为了解光孝寺的历史和现在,提供了阅读和研究的范本。其文字有助于增进知识和智慧,里面的照片能引导引发阅读兴趣。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谭 洁

本书特点:第一,《广州光孝寺》这本书,从建寺写到当代,一条竖线下来,娓娓道来。资料丰富,文献价值高,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镇的历史宝库。此书,以传统寺志为架构,以专业的术语,以广博的文献价值,叙述了一部寺庙的历史传承。此本既符合专业人士的需要,也适于大众读书的需要。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点。第二,此书由美术出版社出版,可见设计、处理图片的专业性。特别是对老图片处理方面下足了功夫,图书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新书30多万字,四百多张图片,对了解光孝寺的悠久历史会有重大裨益的,对大众领略寺庙文化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故事集。第三,以《广州光孝寺》为“剧本”,就是利用此书,拍摄制版成动漫,扩大大众的阅读视野。此书浓缩后,还可以印制成《光孝寺》英日韩等多语种的宣传手册。第四,广东省佛教协会提出了“一寺一志”工作部署,《广州光孝寺》的出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广东省内寺志研究起到重大示范效应。

——中国佛教协会期刊社《法音》 王丽心

作者坚持于数年时间,孜孜不倦地埋首书卷,钩沉探秘,一直撰述不辍。他克服重重困难,磨砺工夫之深,搜集资料之广,令人惊叹钦佩。学术界不少师友,也给予他多方帮助,或提供资料文献,或提出中肯建议。在取菁去芜、精当梳理的基础上,作者详细地考究和论述光孝寺的历代盛衰、殿堂文物的兴废,终于厘清了岭南佛教错综复杂的历史,并以严谨合理的结构、清简雅洁的文笔毕其全功。《光孝寺》的付梓,可谓“笔底犁破三千纸,终得诃林一卷书”。

——《潮州日报》编辑  陈放

发表回复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