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与永明延寿大师诞辰1120周年 | 第三届净慈寺祖师文化研讨会举行

11月6日,由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宗局指导,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文化研究会主办,杭州净慈寺、杭州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净慈寺祖师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举行。

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鲍秀英,杭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建明,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俞雪坤,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浙江省民宗委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毛秋红,杭州市民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胜,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一处处长楼剑涛,杭州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黄唯翊,杭州市民宗局宗教处处长舒修明,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月真法师,浙江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金幸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日中国际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大谷哲夫长老,杭州市宗教研究会秘书长刘洪燕,杭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戒兴法师,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戒清法师、演通法师、智光法师,杭州市佛教协会秘书长胡胜军、常务副秘书长邓安松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居士代表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戒清法师代表净慈寺向与会领导、学者、法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挖掘祖师文化、探索祖师家风、阐述祖师思想,为净慈寺坚定走佛教中国化道路奠定基础,为杭州佛教文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谷哲夫在致辞中有感于中日佛教黄金纽带的历史担当,并愿以禅文化为核心的中日学术交流增进中日佛教界的友谊,增强中日佛教各领域的友好合作。

黄夏年在致辞中表示,永明延寿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希望在缅怀大师对中国文化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用自信的文化担当,践行佛教中国化理念。

杨曾文在致辞中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永明延寿大师对佛教适应时代传播乃至推进传统思想文化时代性演变产生的深远影响。

月真法师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在学术界、宗教界的支持下,充分挖掘永明延寿大师的思想文化精髓、探讨永明延寿大师的时代内涵,推动名山道场、祖庭法脉的建设,展示出佛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陶胜在讲话中指出,在当今“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祖庭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成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和载体。他要求,要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强佛教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全面提炼杭州佛教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成就,凝练好杭州佛教文化品牌,推动杭州佛教“走出去”,为杭州打造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城市之窗贡献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还进行了永明延寿诞辰1120周年专题纪念对谈,共同缅怀永明延寿大师的世界影响。


   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904-976,一作904-975),俗姓王,字冲元,号抱一子,江苏丹阳人,后迁浙江钱塘(今杭州)。师出家于杭州龙册寺,依翠岩令参禅师披剃,法名延寿。后赴天台山精进禅修,曾入定九旬,有小鸟在其衣中筑巢,不曾发觉。行忏时多有瑞应显现。建隆元年(960)忠懿王重建灵隐新寺,请师回杭主持,赐号“智觉禅师”,北山灵隐古刹得以中兴。次年(961),道潜禅师圆寂,师奉命迁住南山永明院,高树法幢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海众云集,法化大开。开宝八年(975)十二月二十六日,师于永明院焚香告众,跏趺而逝。荼毗后,舍利“鳞砌于身”。


永明延寿大师为净慈寺第一代住持,其集禅门法眼宗三祖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禅净结合、会宗各家之说,导归西方净土。师理事圆融,定慧等持,著述恢宏,其所著《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佛学巨著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发展具有广大深远的影响。雍正帝曾盛赞其为“曹溪后第一人”“震旦第一导师”,当代更公认其为“中国佛教集大成者”。可见其佛学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顺应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发表回复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