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位僧人有多难?大咖云集中国佛学院探讨新时期佛教教育
大陆
2018-11-27 09:23:19



作育僧才,僧教育早已受关注


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
太虚大师曾提出,培养僧才需要立足于戒律,培养健全的僧格。他说:“僧之僧格,即如人之人格一样。假如僧不具僧格,即不能谓之为僧。” 而“习律”之后,还需要通过“学教”、“修证”这两步,建立长远可行的学修志向,并付诸实践。基于这样的僧教育理念,太虚大师创立了明确的三级修学制度,并以此成立武昌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不少佛学院也受到这些理念的深远影响。

赵朴初居士与中国佛学院88届学僧合影
到了现代,更有赵朴初居士“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的振臂高呼。可见百年树人,僧教育确实不是一时一代所能完成的工作。多闻善思,僧才要能契理契机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