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岭南寺僧在佛事之余,潜心诗文书画,以海幢寺等处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赋诗讲学,或与文士雅集,名噪一时,历经数代传承而风雅不减,成为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海幢寺作为清代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同时也是清代第一座对外国人开放的寺院,在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座融宗教文化、海丝文化与书画艺术于一体的岭南名刹。

2024年7月25日,“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该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海幢寺承办,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协办。展览为期一个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

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的文创区
展览期间,禅风文创中心为广州市海幢寺打造的禅风雅意系列文创产品在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文创区向大家展示和售卖。双开文件夹、钥匙扣、便签纸砖、T恤、帆布袋等受到大众欢迎。
寺僧书法图案简装本套装
书法文字取自展品上的书法元素,有“依旧海幢”“能实能空”“文字禅”等作为封面文字。 材料上使用了精选特种纸,能够更好地表现设计图案纹理,采用骑马订的装订形式,便于书写、使用可靠。
书法图案系列文件夹
书法文字取自展品中的寺僧书画上,有人皆耕地我耕天“典切又洒脱”“寺是海幢好”“慧眼无微”等;文件夹用双开型和L型两种做法,可装取的资料内容更多;且全部使用环保的纸质材质,没有使用金属配件,文件装取无障碍,更得心应手。
海幢文化元素纸胶带套装
套装共有5种图案,均来自海幢寺文化元素:建筑纹饰、鹰爪兰宋莲、素仁格盆景、外销画图案、寺僧诗词系列;工艺上采用和纸印刷,易撕、没有残胶,包装盒采用烫金与UV工艺,画面精美生动。
青绿山水图便签纸砖
元素来自展品莲西宝筏的青绿山水图;工艺上采用加厚双铜纸封面,配以道林纸为内页,进行侧面四面印刷,图案细腻,书写顺畅,撕下黏贴不易损。
海幢寺外销画手绘地图行李牌
行李牌设计取材自海幢寺收藏的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外销画册中的折叠式海幢寺全景地图;采用了卡通简笔画的形式还原该地图,将山门、大雄宝殿、塔殿、千僧锅、大猪栏、方丈室、福场园等7处地标建筑突出标识,并使用立体工艺细节还原测绘图中的印章。
海幢寺鹰爪兰金属钥匙扣
“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从明朝存活至今的鹰爪兰,是海幢寺被称为文人寺院的见证之物。钥匙扣工艺上采用锌合金材质电镀金色,以烤漆加滴胶的工艺,双面制作,配平骨钥匙圈,凹凸感强、光泽度高,颜色鲜艳、线条清晰,金属质感强。
鹰爪兰图案和能实能空帆布袋
两款帆布袋分别采用了海幢寺鹰爪兰不同生长时期的图案、来自海幢禅友诗卷上的“能实能空”四个字。工艺上采用厚款帆布制作,并设置内袋,整体包边加固,结实耐用。
“人皆耕地我耕天”T恤
“人皆耕地我耕天”这几个字来自今释和尚诗轴;T恤采用100%精梳棉材质,吸湿性好、耐洗耐用、不易起毛球;图案采用丝印形式,无胶感、不易褪色,耐用性强。
“庆云”铭石磬异型便签本
便签本上的图案元素来自清代海幢寺铭石磬;工艺上采用加厚双铜纸封面,图案精美、光泽度高;配以双胶纸内页加背胶,图案细腻且纸质平坦不易变形。
点击下载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禅林翰墨”“海幢古韵”“交流共融”,精选岭南寺僧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又以器物造像、历史照片、经坊刻本等立体展示海幢寺的历史沿革、园林建筑与盆景艺术,以及诗教、经籍刻印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同时,精选外销画、外文图书文献等展品,以彰显海幢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

10月中旬,凤凰卫视中文台和香港台《发现大湾区》节目播出了主题纪录片《广州海幢寺寻宝记——藏在古寺的“留洋画”》。离开展厅,回到历史的现场,从新的视角回望了海幢寺这座诗书画寺院的前世,走入它的新生。
专题涵盖了展览开幕式现场、海幢寺住持观点、重点展品的展示、海幢寺素仁盆景、海幢寺大事记、视频聚集等栏目,全方位地报道了禅风雅意展览以及海幢寺的历史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