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群教授在2016禅风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编者按:2016年1月19日,由禅风文化主办,盈瀚投资、盈天文化、ID-Studio、千核数码协办,广州市佛教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的“2016年首届禅风论坛暨禅风文化新媒体发布会”在广州四季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佛教界、传媒界、文艺界、企业界和商界的代表共一百多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东南大学教授、金陵图书馆馆长董群教授主持第一场论坛“新媒体时代下的佛教文化传播”,杨曾文教授、王雷泉教授、黄夏年教授分别发言。以下为董群教授对第一场禅风论坛的总结讲话。
东南大学教授、金陵图书馆馆长董群教授
董群教授:这一场分论坛发言的三位教授都是在国内和海外都有重要影响、重量级的教授、专家。杨曾文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长期以来研究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他以深邃的眼光对诸多问题都有透彻的揭示,同时他长期关注佛教的当代发展,杨教授今天发表为新媒体如何做给出了一个导向,这也是政治性的导向,非常重要。
王雷泉教授是资深的佛教研究学者,他的每一次发声在佛教界常常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观点有非常深厚的穿透力以及前瞻性。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人只给了十分钟,王教授的观点没有能够完全表达出来,但基本的观点非常清楚,一是二个口号,一个是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二是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这兩者涉及到如何利用现代的互联网平台将佛教的和谐理想以及善的价值带给人们、带入社会。二是从体用看佛教与网络平台的关系,佛教网络是用,而网络佛教是体,以网络为载体,完善和发展佛教网络,以此为用,但是要进入的是佛教这个体。
提到黄夏年教授,我经常提出应该要有人专门研究一下黄夏年教授对当代佛教和教界良性互动所做出的贡献,因为黄教授对这个做了很多工作。在刚才的论坛发言中,黄教授对“禅风文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出了具体的思考,特别是将人生佛教和禅风文化的价值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将佛教文化的理念带给人间。
三位专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新媒体的看法。当然新媒体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更多的形式,我们强调新媒体也不是否定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构成全媒体。因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媒体未来的发展还不可预测,但是大致可以做一个判断,在未来几年,媒体新的形式还会有更多的变化。作为文化也好,宗教也好,佛教如何利用这种技术变化中的新媒体来发声?同时,在这个平台上,又如何和其他的文化进行交流,这是需要关注并探索的。
人们把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存在或者宗教存在叫网络文化,或者叫网络宗教,传统的说法,又把网络空间叫做虚拟空间。其实这种虚拟既是虚的又是实的,因为网络的背后都是实体的。网络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有了变化,这种方式就是佛教讲的缘起共生的观点,发展到因陀罗网就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和他人以及整体相联,如果对整体予以关注,整体都可以落到每个个体当中,这就是互联网一多关系的互相融洽。
除了互联网,新媒体还有其他的形式。我相信佛教文化各个实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的新媒体方式,包括现代的手机媒体和微信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佛教文化过程中有不同的主体,主体之一就是佛教作为团体来发表声音,比如说首先是佛教协会、佛教寺院,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来对佛教文化加以传播。第二是佛教徒,包括出家人、居士,作为个体来发布自己的声音。这样的个体平台,有的平台影响很大,其粉丝可以有几千万。第三是除了佛教作为集团性的实体和作为个体性的实体等社会力量来发布声音之外,其他社会文化实体也可以来发声。
“禅风文化”这个实体它不是一个寺院,也不是一个个体的佛教徒,它是一个民间性的文化性质的机构,是一个经过注册的合法的组织实体。这种组织作为社会力量,它如何利用新媒体来体现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的声音?这个必须要和教界、学界甚至其他界别的人士互动,会做出更有特色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跟佛教寺院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也和佛教僧人个体化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她是一个平台,她提供的就是一个平台,交流、沟通、教育、发声等多功能的平台,当然,也可以产出文化产品。今天我们看到了禅风文化全媒体风格的初步呈现,我相信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禅风文化按照自己的理念会做出非常大的成就。
讲到禅风,黄夏年教授在发言里面也有解释,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广东作为一个开放的基地,禅宗之风从什么时候开始往北传播的呢?应该是从菩提达摩开始就往北传播,这是禅风第一次往北方传播。第二次传播是从唐代南宗的六祖慧能开始,禅门南宗之风传向了北方。今天我们当然不能说第三次禅风的向北传播,是由禅风网或者禅风文化这个公司来推动。话不能讲得这么满,但是当代广东在传播佛教文化的过程当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禅风文化”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时间到了,我就讲这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