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丨眼里只有工作的拼命三郎,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茶痴”
宋朝是个大咖荟萃的时代,如果放到今天,可能就是大V或者网红。上周是茶君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哭茶纠结的老头——欧阳修,这个后人眼中一本正经的政治家和文豪,竟然这么可爱。
今天给茶友们分享的这个人,算是欧阳修哭茶的源头。他就是蔡襄。他创造了“小龙凤团茶”,这个令满朝上下众人追捧、以被赏赐为荣的珍贵之茶。
蔡襄,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一代名相的他,不仅在书法上小有成就,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茶痴。
书法家
爱他的字,更爱他的茶
宋四大家“苏黄米蔡”当中,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全民偶像型的花美男,字迹潇洒,人也快意。
蔡襄书法作品
而蔡襄,则稍显呆板,但是在书法上不得不说,人家是有几把刷子的。行书“飞白散草”,恪守晋唐法度。苏东坡这么夸他:“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关键是当朝皇帝也很喜欢,“仁宗尤爱之”。
而茶与书法,又是离得最近的。
蔡襄·《暑热帖》
一生中,蔡襄创造了多篇名帖。其中有篇《暑热帖》,不仅在书法界中开创了宋代尚意的先河,更有趣的是这个帖子记录的内容,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
大意是说天气太热,来不及通报请求谒见,心中苦恼的事情已经想通了。日夜朝夕天气酷热烦闷,无处可避,感慨人生中的束缚也是如此。给你带了精茶数片,就不详细说了。
蔡襄手书《茶录》
上篇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
节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
之后,更是创作了茶学著作《茶录》,这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它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
《茶录》正文约800字,内容很精到,上篇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提出茶色、香、味俱佳;下篇论茶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蔡襄手书《茶录》
下篇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饼节选
这部著作一问世就受到各方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同样也是蔡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楷书法艺术的好范本。
所以爱茶的,学他的茶论,爱书法的,就品鉴他的艺术。
一代名相
蔡襄与小龙团
北宋是个物质精神极其精致的朝代,把茶叶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与柴米油盐相提并论的,就是那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之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这将宋代的饮茶之风推到了极致。
其中“龙团风饼”的辉煌是由“前丁后蔡”创造的。“前丁”指丁渭,“后蔡”指的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蔡襄。
据《蔡襄年谱》记载,蔡襄是在庆历六年至八年间(1046-1048年)从福州知府转任福建转运使,主持北苑茶事的。
他在大龙凤团的基础上,创制出精致绝伦的小龙凤团。
记载于《钦定四库全书》中的
小龙团茶银模图样
大龙凤团八饼重一斤,小龙凤团二十饼重一斤。龙凤团用模型压制而成,极具艺术性。模具用银、铜制成,模形有圆、方、棱形、花形等,上刻龙凤花草等图纹。龙纹者称“龙团”或“团龙”,凤纹者称“凤团”或“团凤”,这是专供皇室饮用的。
从价值上说小龙团每饼二两银子,但对于嗜茶的贵族来说,金常有而龙团不可得,所以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金易得,而龙饼不易得。皇帝也舍不得拿出几饼来赏赐大臣,每年祭天前,赐中书省、枢密院各一,四位宰相级重臣每两人分一饼。
欧阳修也分得过半饼,作为文人领袖,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感叹蔡襄把茶弄得如此金贵,以后衍成不良风气,那就是罪人。但是心里却又对这种好茶,纠结不已。
茶痴
一生爱茶难自已
蔡襄确实是一位知茶人,对茶很在意,很用心,把茶事当做一件认真的事。在士大夫交往中,蔡襄是公认的最懂茶的人,他对茶的品鉴力无人能超越。
比如下面一个事例:
福建的建安能仁院,山石缝间天然生长着一些茶树,寺僧发现此茶绝非凡品,采摘后造得八饼茶团,非常珍视,取名为“石嵒白”,将四饼赠给当时任福州知州的蔡襄,另外四饼秘密派人进京赠给主掌宫中文诰的王禹玉。
一年后蔡襄被召还回京,拜访王禹玉。王禹玉当然要用最好的茶招待远来的贵客,命子弟从茶笥中取出精品,碾茶、烹点。
蔡襄捧着刚制好的茶,还未品尝就说:“此茶极似能仁寺的‘石嵒白,公从何得之?”王禹玉对茶比较外行,一时说不准是什么茶,让人查看茶笥上的茶贴,果然是石嵒白。当下对蔡襄的鉴茶本领大大信服。
蔡襄对茶的观察、了解非常专注,能从微妙的不同来区分茶品,在北宋大臣中无人能比。
蔡襄一生爱茶,实可谓如痴如醉,在他老年得病后,郎中就叫他把茶戒了,说不戒茶的话,病情会加重,对此,蔡襄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郎中的忠告。
此时的蔡襄虽不能再饮茶了,但他每日仍烹茶玩耍,甚至是茶不离手。蔡襄对于茶的迷恋,正可谓:“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