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引发脑梗?佛法的这个诀窍让你轻松应对
每个父母在面对孩子时,都是充满了慈爱的。但是一旦到了教育子女时,却会引起各种矛盾。尤其孩子到了学龄,矛盾的爆发更是频繁。孩子不如己意,父母焦虑不已。
父母们既不想放任孩子不管,但是一旦管起来便是各种矛盾冲突。这样的困窘,在佛法里能不能得到解决?禅风君认为,有佛法就有办法,毕竟这些问题,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内心。
辅导孩子真的那么可怕吗?
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辅导
前不久,一则新闻刷屏了各大社会媒体平台:一位南京的家长李女士在辅导女儿写作业时忽然舌头发抖,眼发花,字也写不好了。进医院检查,结果居然是因辅导作业引发脑梗!
这可以说是“陪写作业综合征”的典例。这种“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大声责骂孩子、摔东西、夫妻吵架等行为,严重的可能引起心梗、脑梗……
我们看别人家的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会看到孩子们犯了各种好玩的错误却屡教不改。这一现象在让人感到好笑的同时,当事人家长的内心可能是抓狂崩溃的。
这就好比电脑、手机发生死机故障时,屡屡发出指令而不得回应,这个时候的焦虑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过。
与此同时,也有些父母在教孩子时并不焦虑。
有一位科学家回忆童年时说,他儿时是个问题宝宝,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便是放学了坐在爸爸自行车后座,一边回家一边问爸爸问题。
这位科学家的爸爸是个老师,那时的很多问题对于他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小孩子有时候也会问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他放学晚了,夜色已将。看着天上的星星,他又问了许多天文方面的问题。这一次,他问到了一些爸爸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这位科学家回忆时说,他其实早已经想不起当时问的问题是什么了,但是父亲的答复,却让他铭记终生。
爸爸说:“你这个问题可真的是问到我了,我们不如回家之后一起去研究一下好吗?”
和缓、平等、柔软,一点架子都没有,甚至表现出愿意与孩子一同探索知识。这个答复,或者说答复的态度让孩子受益终生。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孩子对父母,不仅是依赖亲近,更有一份崇拜。而这位父亲,愿意放下那个“无所不能”的人设,以平和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答,这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触动!
这位科学家说,正是这次的对话,开启了他的探索精神,在求知的路上无所畏惧。不仅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还培养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孩子应该关心什么?
一边是孩子惶恐,家长焦虑;一边是孩子鼓舞,家长平和。同样是教孩子,同样是面对孩子的“神问题”,不同的教育却有不同的表现。问题出在哪?
在教育中,教育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教育变成了管控。所以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是一种管控式的,它应该是一种引导,一种支持,一种氛围的感染。”
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习惯往往是太过于执着“教育的成果”,却忽略了我们在教育中的心态的变化。
由于过于关注教学的状态是不是“如我所愿”,一旦教学中没有按着自己的预计与安排走,心态很容易就开始崩溃。
孩子其实能感受到父母的心理变化,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情绪状态的影响。当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沉郁、愤懑、焦虑时,他们也会变得手足无措。
而越是慌乱,越是呆滞,又反过来刺激父母的负面情绪。
就如陪孩子写作业,看似轻松简单的一个问题,最后却导致了心梗脑梗之类的疾病。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正在于我们的控制欲。
每个父母都是深爱着孩子,希望孩子越来越好的。但随着控制欲等烦恼的参与,逐渐的人们就忽略了,此刻面对孩子的心,是关爱更多还是控制欲更多。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就像那位科学家的父亲,他没有觉得自己在给孩子灌输什么,也没觉得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会丧失自己的威严。
他俯下了身,把关注点放在对孩子求知欲的保护上。最后他丧失了作为父亲的威严吗?没有。反而正因为这一举动,孩子永远记住并学到了他的求知精神。
这也正是佛法里讲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没有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正念的丧失,关爱的丧失,最后也难免变成了“烦恼出者烦恼返”。
因此,比起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佛法或许会建议教学者,先培养耐心与正念,不把孩子是否如自己意看得太重。多问自己一句:“我是因为爱他才教他,还是因为想控制才教他?”事情会不一样。
亲子教育既是孩子在成长,在认识世界和知识的过程,也是家长在认识自己内心的过程。小伙伴们在接受教育、教育孩子时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呢?欢迎大家与禅风君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