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人们为什么去寺院拜佛?

或祈求佛菩萨庇佑积累福报功德

或希望佛法智慧解答生命的困惑

或寻求清净渴望内心保持安定平和

无论是哪种理由

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个人的生命观

生老病死的流转里

有太多让人意难平的苦痛和迷惘

而佛法就是一味最好的药

谁会开出生死学的“药方”呢?

禅风君近日了解到

上海玉佛禅寺的“生命关怀”公益项目

这便是一剂生命教育的良药

生命关怀,大咖怎么说?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生命关怀”公益项目由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共同启动。项目还联合了复旦大学禅学会、社区医院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实践。

自今年4月,“生命关怀”项目实践基地正式揭牌以来,许多学者、法师、医疗从业人员进行了系列讲座、沙龙、实践培训,扎扎实实地向社会大众推广生命关怀、生命教育。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11月3日和4日,“生死学与生命关怀”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这正是“生命关怀”项目的一项重要活动。

论坛汇集了许多来自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致辞。

他回顾了玉佛禅寺在生死学与生命关怀领域的规划与探索,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正大力开展生死学的研究,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开展的生命关怀项目也进入了实践阶段。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本次论坛是上海玉佛禅寺生命关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将进行七场发表,主题涵盖临终关怀、生命教育、灵性陪伴、乐龄关怀、舒缓医疗及生死学学科建设等当下研究领域的诸多重要议题。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专题发表与思想交锋,必定会引起社会大众对“生命”的全新认知,并推动生死学学科建设和生命关怀实务操作,探索总结富有本土特色、易操作、规范化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教育新模式。

为什么要做“生命关怀”?

佛法真的可以改善人的生命状态吗?对人的“生命关怀”真的有必要吗?

或许,禅风君在这次论坛中采访玉佛禅寺监院、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秘书长慧觉法师的一段小故事,可以给你解答。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为了这个项目,我去过上海一些社区医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我走进一家医院,看到一个老人非常安详,好像比其他病患都轻松很多。我跟他聊了一下才知道他是个佛教徒。

慧觉法师谈到这位老人住在临终病房,平时看看佛经、听听讲经的光盘。尽管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却能够很平静、乐观地面对。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看到老人保持这样的生命状态,慧觉法师很感慨,“虽然我们讲临终病房是‘死亡病房’,但是他给我的感觉没有悲悲戚戚,没有恐惧。”

这也给慧觉法师带来了信心,坚信只要“生命关怀”的项目去做了,一定会有成效。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而类似的问题,当我们问到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教授时,他给我们列举出了一些令人震撼的数据。

大量普通老百姓的医疗资源、资金,有80%是用于临终前一个月左右的。这些毫无意义的抢救叫“无效抢救”。而真正用于老百姓的健康保健医疗的费用只占极少数。

这个现状拷问着我们“怎样才能活得有质量,死得有尊严?”

????点击观看完整采访视频,发现更多精彩

王雷泉教授感叹说:“中国社会在发展,老百姓已经从原来的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追求生活质量、生命尊严了。中国人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但问题是我们现在都是’赖活着’,同时也是’赖死’。”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因此,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让人们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从容面对生死,便成为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佛法的智慧可以引领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慧觉法师表示,佛教本来就是关注人生的宗教,帮助人们自在的生活,烦恼少一点,在精神层面获得幸福感。如今,玉佛禅寺启动“生命关怀”公益项目,也是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

深度访谈:“生命关怀”怎么实践?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玉佛禅寺开展都市佛教系列活动 提升年轻人的生命品质

说到这里,“生命关怀”公益项目到底该如何实践呢?

对于这一点,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论坛现场的分享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从佛教角度而言,解脱的生死是超越生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坏事,以缘起的观念来理解和面对死亡,那么可以无畏亦无惧。

正是秉持着“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寺院建设理念,上海玉佛禅寺在不断推进都市佛教发展的过程中,正着力构建本土化佛教生命关怀体系:

· 开展利益众生的慈善事业

· 针对都市人群的需要进行生命关怀主题讲座

· 推动生死学学科建设和研究进展

· 深入社区医院展开志愿服务

在这样的行动框架下,玉佛禅寺将佛法的智慧融于临终关怀的理论,逐步推进生命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此外,禅风君在采访王雷泉教授时,也了解了他作为一个佛教研究学者,对生命关怀的看法。他从体、相、用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他对生死学目前建设的理解。

“体”就是根本的原理。从这个方面来讲,佛法就是最好的生死学、最深刻的生死学。因为,佛法本身就是让我们了脱生死,安宁自在。

从“体”到“相”,就要做好学科建设。生死学要吸收大量的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一些理工类科学、医学等知识。

最后还要落实到“用”,如果没有具体的社会需求、各类产业配置的话,很难实现学以致用。

????点击观看完整采访视频,发现更多精彩

作为“生命关怀”公益项目的实际参与者和推动者,慧觉法师则谈到:“我们推动这个项目,首先要破解一些固有的思维,比如许多人比较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因此,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一些宣传。”

目前,“生命关怀”的实践必须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道路。对此,慧觉法师希望通过这两天的高峰论坛,与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和研究,希望一些好的经验能在上海落地生根。

活得有质量 死得有尊严 生命关怀到底如何实践?| 禅风专访

玉佛禅寺开展服务老人的慈善活动

另一方面,慧觉法师也表示“生命关怀”项目需要进行理论性课件的开发、培训实践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可复制的标准。

禅风君相信,在佛门寺院众多大德法师、高校专家学者,以及许多深入生命关怀第一线的医疗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生命关怀”公益项目,乃至面向全社会的生命教育必定可以扎实地推进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的意义,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