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丨传统与时尚撞击,号称“国色”的TA惊艳了全世界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青花是有魂的
那于蓝白交错间流露出的清灵高贵
美得让人惊艳,美得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有人说,有一种美叫做中国风
那么,便有一种中国风就叫做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它又称白地蓝花,是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唐代末期,河南的巩县窑就开始烧造了青花瓷,那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唐青花’,只是烧造技术没有过关,中间又停滞了三四百年。直到元代中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又重新创烧了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将之简称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
在明代时,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已经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代龚轼《陶歌》中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乾隆皇帝也曾有诗曰:“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而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更是唱出了它妖娆多姿的美和渗透到灵魂里的清澈。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经过千年窑烧的秘密,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烟雨,在揉揉捏捏中、在高温烤炽里,没有人知道它是经受过怎样的煎熬,才最终成就了如今的惊艳模样。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通过揉泥 、做坯 、印坯、利坯 、荡里釉、画坯、施外釉、挖底足、写底款、施底釉、装釉足、满窑、烧窑、开窑等十几道工序。
先不说瓷器的制作和烧制,单就简单的“画瓷”,就特别考验功力和眼技。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位叫林海手工匠人的专访,他画瓷是很偶然的一件事:
一次在京郊一家陶窑画了盘碟杯罐大大小小一百件左右青花瓷器。青花料本身是黑灰色的粉末,用红茶调浓淡毛笔画在瓷坯上,烧窑之后变成蓝色,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一直觉得非常非常非常神奇。陶窑窑主董先生说,你大概是很有“瓷缘”,我嘿嘿一乐,纯粹是觉得好玩。
林海的部分作品展示
用他的话说,画瓷其实非常累,也很伤眼睛,因为烧之前看不出用料的浓淡,需要提着一口气控制瓷坯上一块区域的用色。而且并不能保证烧出来的效果和预想的一样,这大概是一门需要拜窑神靠运气的手艺。
总之,每一件手工陶瓷制品从揉泥到烧造完成,都经历着十几道工序,数十个技术关键点,凝聚着艺人几十年年累计的技艺。一揉一拉的打磨,一笔一划的绘制,使得出窑的每一只青花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没有哪件东西能像
TA一样“搅动”世界文化
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曾出现过长达百余年的中国风物热。在这场热潮中,瓷器无疑是最令西方人动心的珍品。早期销往欧洲以及周边国家的此种较多,如青瓷、黑瓷、青白瓷、白釉黑褐花瓷等等,可到了后期,货船中就只有青花瓷一枝独秀了。
可以说青花瓷从一开始的诞生,就是各种文化的“混血儿”。所以,对青花瓷的追求,成为所有民族的一种先天基因。从青花产生到工业革命,近四百年左右时间,它的魅力“搅动”了全世界。
不管是青花瓷本身,还是青花瓷的历史、制作、价值观和流通,都使它成为全世界主要文化的共同记忆。
无论是从近邻韩国日本的很早学习,还是到之后花费将近200多年时间才掌握技艺的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们都以拥有青花瓷作为品味和地位的象征。正如当时国人对白银黄金的情有独钟。
也许是因为青花瓷独有的细腻,温润而清亮的优雅,让海上丝绸之路演变为“青花瓷之路”。他们远渡重洋,一件件被陈列在富有皇族及贵族的殿堂中,而这独有的图案也成为西方艺术的灵感之源。
正如一首当时法国诗歌这样写道:
去找那种瓷器吧/我们不可能看到更美的东西了/它是中国的产品
不知为何欧洲人称呼中国不是丝绸SILK 而是陶瓷CHINA?
就如你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么显赫的地位,你自认为多么成功,你终归要销声匿迹在历史的洪流中一样。
这些静静地陈设在普鲁士王宫夏洛滕古堡中的青花瓷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高贵与神圣。
倒更像是一件祭品,让三百年后的人们依旧唏嘘于费德列大帝一世与妻子夏洛滕王后之间真挚情感……
在艺术设计中,青花成为一种独有的文化“语法”,可以通用于全世界,众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至今还在不断解读。
青花瓷如同中国红
早已经浸润在中国人血液里
化成清雅俊朗之迷人风骨
而当它遇上茶和书
青花的底蕴 书中的七情
和着茶的五味一起落肚
仿佛轻啜那瞬已是千百年日月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