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琴桌:一生一世一知音

1.webp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从先秦延续至今,热闹过,也冷清过,但几千年的时光,并非有人刻意为之,这是它的生命,也是历史的选择。

有人说,西方音乐的代表是交响乐,是刮到天际的狂风,将人的心灵也一同刮走;中国的音乐则是秋日从树上飘落的树叶,仅仅只拨弄心灵的一根细弦,却同样动人心魄。这是中国式的优美。

而古琴,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2.webp

相传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路过听到了,说是“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很惊讶,感叹道“子之心与吾心同矣。”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名曲《高山流水》。

而琴桌之于古琴,可谓是子期之于伯牙了。

3.webp

但这子期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有据可考的琴桌图像,最早出现在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中:身着道袍的抚琴之人,在苍翠的松树下,神态悠然地抚琴,下首两侧,坐着两个人,恭谨地在听琴。

4.webp

《听琴图》局部

而距离宋朝一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教导弟子“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嵇康慷慨赴死而弹的《广陵散》已成绝唱,陶渊明对着南山弹奏无弦琴的美名也广为人知了。

琴之一物,在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中,已超越本身单纯的音乐器物,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属性。

 

—| 中国式优美 |—

5.webp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古琴的确切诞生时代已无据可考,但大量古籍资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古琴就已经出现,成为了当时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反复出现古琴的身影,即是明证。

6.webp

譬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所写“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等,可见在古时,古琴就早已经是古人生活中的常见之物。

古琴初制时只有五弦,弦名“宫商角徵羽”,外合金木水火土。后周文王为悼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一文弦,周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再加一武弦,故古琴也称“文武七弦琴”。

6a

及至汉魏,古琴制式已大致确定,唯项,腰之处有些许差异。汉代蔡邕就曾在《琴操》中对古琴的型制作了更具体的描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广六寸,象六合也”。

 

—| 为琴而生的琴桌 |—

古琴出现得早,便独自度过了许多时日,那时的人们是将古琴放在何处弹奏的呢?古人弹琴有“不坐不弹”的说法,所以常席地而坐,将古琴置于双膝之上,面对高山流水,抚琴高歌。虽洒脱自然,却少了一份稳重大气。

及至宋朝,人们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高坐,这时,琴桌出现了。所谓“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琴桌的出现,让人得以端坐,让琴有了凭靠,架构了琴与人之间的桥梁,抚琴之雅,就有了最后一块拼图。

琴桌,自然也是清雅之物。但观《听琴图》中的琴桌,拙朴自然,比例匀称,下设闷户橱,四腿细劲有力,前后腿之间设双横枨,精雅凝练。与琴,景,人融为一体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衬出古琴,让人瞬间就会将眼光放在抚琴的双手上,置琴之桌,不愧是为抚琴而生。

7.webp

琴桌的样式在古代绘画中常常出现,由于专为弹琴而制,故有大有小。专用琴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矮。反之,琴凳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

8.webp

专门放置古琴的琴桌,是弹奏古琴时不可或缺之物,自然也就成了颇具雅趣之物,也被称为琴坛十友之一。

9.webp

在古时,每一张琴桌,都是配合主人所用之琴的音色外形单独制成,其用料,制式,大小俱有所区别。谈及琴桌本身,制造精美,拙朴厚重,造型富有精神,亦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

10.webp

琴桌为琴而生,古琴的意象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唐孟浩然曾言“知音世所稀”,人是如此,器物又何尝不是,从这个角度而言,古琴在历史的更迭中能得以遇见琴桌,也算是觅得知音。

11.webp

古琴何以雅?李贽说: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

七弦之上,有五行之音,

七弦之下,有木石同和。

一床琴,吟奏的不仅仅是音乐,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抚琴人对万般世间的哲思。 而一张琴桌,承载了这一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