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自古文人墨客爱饮茶,茶诗茶事一箩筐,这点在郭沫若身上也是一脉相承。

还记得小时候那首《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至今提起来仍是耳熟能详。

郭沫若

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但你是否知道这位饮酒有海量的文豪也是个茶客,对饮茶也十分精通,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

他出生在蜀茶之乡,曾游历过国内许多名茶产地,品尝过各种香茗,并以诗词、剧作、书法等多种文艺形式来吟咏和表现中国茶艺,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保留了众多珍贵的饮茶佳品,一时传为佳话。

 

 

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郭沫若,享年86岁,他的高龄,与其长期坚持喝茶和讲究科学饮食的养生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在饮食上,不讲求大滋大补,力求日常饮食的多样化。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自然喜欢吃辣味的“川菜”。后来,他长期生活在北京,便对“京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京城里的名馔佳肴和咸菜小吃,都“一视同仁”。

他主张菜肴要少而精,所谓“精”,并非山珍海味,而是指搭配恰当,五味调和,营养平衡。

他以素食为主,不吃过于油腻的荤食,且食谱时常替换,如面条、馄饨、炒面、发糕、烧饼、豆包、麦粥等。他尤其喜欢在发糕里掺和一定数量的玉米面,这样做是要粗细均衡,易于消化。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特别要说明的是,郭沫若喜欢亲手采摘一些野菜,还有一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叶子、茎和花来食用。郭沫若认为,野菜清香味美,能调剂人的口味,调节人的肠胃和消化吸收功能。

郭沫若一生常喝的饮料也很简单,一是面食的原汤,二是喜欢喝龙井茶,从不喝过浓的茶水,三是节假日、逢年过节喝一点葡萄酒,每次只喝少许。

郭老的饮食之道,是合乎营养学原理的,他的日常饮食多样化,再加之常年饮用清茶,难怪享有高寿。

 

 

郭沫若为茶传名写茶诗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郭沫若是一位现代诗人,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诗篇,而且创作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纪游诗,其中不乏吟咏茶乡、名茶、名泉之作。

1903年,郭沫若才11岁,就写下了“闲酌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茶溪》一绝。这是他的第一首记游诗,也是他最早写的一首茶诗。四川邛崃山上的茶叶,以味醇高雅著称。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在郭沫若负笈离乡后,有机会尝到各地的香茗,对茶的情结更是有增无减。

据史料记载,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曾在县城开过酒馆和茶铺,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1957年,郭沫若作《题文君井》诗:“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今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于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此后当地就将郭沫若的这首《题文君井》刻石立为石碑,邛崃茶厂便以“文君”作茶名,创制了“文君绿茶”和“文君花茶”,使得“文君嫩绿“更加声名远扬。

 

郭沫若写剧本植入茶文化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因为喜爱茶,所以他连剧本都不放过。

除了在茶事上小有研究之外,他更是把茶搬上了舞台,其中最精彩独到﹑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写于1942的剧作《孔雀胆》。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话剧《孔雀胆》描写的是元朝末年云南梁王的女儿阿盖公主与云南大理总管段功相爱的一出悲剧。剧中把中国传统的品饮武夷山功夫茶艺搬上舞台,由剧中人王妃与宫女当场把功夫茶的茶艺,展现在观众面前。

剧作者对茶艺、茶具十分熟悉,并能深入了解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叹服。阿盖的晚母,王妃忽的斤在第二幕于梁王宫苑中有一段戏,通过人物对白,把武夷茶的传统烹煮饮用法介绍给观众。

部分对白如下:

王妃: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苏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这“苏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怎样斟法,记得的吗?

宫女甲:记得的,把这茶杯集中起来,提起“苏壶”,这样的(提壶作手势)很快地轮流着斟,就像在这些茶杯上画圈子。

宫女乙:我有点不大明白,为什么斟茶的时候要划圈子呢?一杯一杯慢慢斟不可以吗?

王妃:那样,便有先淡后浓的不同。

郭沫若丨清茶素食养生成就高寿 更是把茶写入了剧本

寥寥数句,足以看出他的功夫茶艺确是十分细致的,相较于现在出版的很多茶艺著作,也十分具有操作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