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法云地 砥砺前行创一流 ——光泉法师在杭州佛学院2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编者按:2018年11月14日,杭州佛学院举行建校20周年校庆活动。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杭州佛学院院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发表了主题为《薪火相传法云地 砥砺前行创一流》的讲话。以下为光泉法师演讲的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大德法师、护法居士,
各位老师、同学、校友们:
大家好!
欣逢盛世,群贤毕至。在这“凝露如玉,散菊似金”的初冬时节,我们共同迎来了杭州佛学院重建二十周年的生日,回望学校革故鼎新的峥嵘岁月,放飞创建国内外一流佛教大学的宏伟愿望,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
首先,我谨代表杭州佛学院向大家致以最亲切的节日问候!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杭州佛学院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各级领导、大德法师、护法居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长期以来一直辛勤耕耘、倾注心力的杭州佛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尤其是在这二十年间曾来参与杭州佛学院教学的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曾在杭州佛学院勤奋修学、度过美好时光的校友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一
二十载倍道兼行、沐露沾霜,是杭州佛学院不忘初心、勇担重任的执着坚守。
杭州佛学院的成立与发展,正是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积累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成果,是前辈大德们生命和宏愿的续写。
七十年前,太虚大师、巨赞法师共同创办了“杭州武林佛学院”,当时的武林佛学院在会觉、巨赞、演培、妙钦、印顺、若瓢等法师的共同努力下,秉着“谨僧格,勤学问,正思维,笃行持”的人才培养宗旨,创造性地吸取古今中外、佛学世学的教育经验,培养出了妙峰长老、自立法师、唯慈法师、幻生法师等一批优秀的佛教人才,同时也走出了一条超越传统格局的佛教教育的新路,自此江浙佛教的教育模式由丛林教育转为学院教育。然而,1948年底因战火连绵,学院被迫停课。
一脉相承,既往开来。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渐得到落实,中国佛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适应佛教事业发展的需求,1998年在中天竺法净寺内创办“杭州佛教僧伽进修班”,2004年佛教研究所成立,2006年春,经国家宗教局批准,正式更名为“杭州佛学院”,2010年杭州佛学院新校区落成、艺术院成立、艺术院女众部成立……几经辗转,几度更名,杭州佛学院不断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希望,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
二十载凝心聚力、弦歌不辍,是杭州佛学院开放发展,多元并存,展现学术张力的治学传统。
杭州佛学院是一所根植于人杰地灵、重教惜才的东南佛国之沃土,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英才辈出的佛教院校。
如今,杭州佛学院已拥有三个校区,并开设了教理和艺术专业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以及面向广大在家居士的青年学佛班和梵文公开课等。先后成立了佛教研究所、日本佛教研究室、唯识学研究室、东方唯识研究会、中印文化交流中心,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委员会,并获得了诸多学术成果。同时,杭州佛学院还连续举办了“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唯识学学术研讨会”、“佛典语言文字研讨会”,编辑出版了《因明》、《唯识学研究》、《吴越佛教》等学术刊物。
二十载秉烛觅索、桃李芬芳,是杭州佛学院教学相长、追求卓越的华美乐章。
二十载弹指一挥间,杭州佛学院在这二十年里凭借“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修为根本,学术为核心,艺术为特色”的独特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中青年佛教人才,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杭州佛学院已毕业学僧350余人,其中研究生30余位,这些毕业生成为了佛教界的新生力量,有很多已在地方佛教界担任领导职务,也有很多担任重要执事,成为寺院的中坚力量。佛学院还积极选派学僧出国深造,目前留学生有10余人。同时,我院还积极开展了对外人才输出,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宗教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了贡献。
二十载交流互鉴,中道圆融,是杭州佛学院奋发向上、走向世界的精神动力。
佛教是联结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与桥梁,杭州佛学院积极组织、承办、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如协助“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全国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会”“中日佛教音乐交流会”等。同时,还曾多次对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海峡两岸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
二十载倍道兼行、沐露沾霜;二十载凝心聚力、弦歌不辍;二十载秉烛觅索、桃李芬芳;二十载交流互鉴,中道圆融。
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足以彰显杭州佛学院“谨僧格,勤学问,正思维,笃行持”的校训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我们深知:千秋大计,教育为本。杭州佛学院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佛教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尤其是国家宗教局、浙江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也得益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地鼎力相助;得益于海内外佛教界高僧大德及广大信教群众对杭州佛学院的诚心护持。可以说,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推动着杭州佛学院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搏风击雨、破浪远航。
三
二十年的校庆,不仅是杭州佛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杭州佛学院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历史责任,以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逆水行舟的危机感,继承和发扬建校以来的优良学风。
一流学校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杭州佛学院要坚持“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宗旨,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会期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赵朴初老先生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佛教工作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杭州佛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宗旨,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目前,学院将在已有的佛教教理专业、佛教研究所、佛教艺术专业、佛教外语专业、禅修中心、青年学佛班等教学机构的基础上,陆续开设佛教管理专业、佛教戒律专业、佛教建筑专业以及佛教音乐专业等。成熟一个专业,开设一个专业,努力打造一所集僧伽教育、艺术教育、讲经说法、学术研究、佛教管理、对外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院校,为我国佛教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僧才。
一流学校要有一流的办学特色。杭州佛学院要勇立改革潮头,坚持特色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定好位、明好向。
方向是航标、是道路、是遵循,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命运。杭州佛学院必须要定好位、明好向,既遵从宗教人才培养的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教情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提出的宗教院校办学方针,秉承以“学修为根本,学术为核心,艺术为特色”的办学理念。
“学”即是“知识与理论”,修即是“实践与行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修关系最终涉及到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也牵涉到了杭州佛学院的办学宗旨和方向。赵朴老生前则提出了“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或“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的模式,这也是对佛教教育提出的要求。杭州佛学院坚持半月诵戒、二时课诵、入夜参禅的修学体验,让学生更多地去感受佛教的清净庄严。
学术研究不仅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杭州佛学院办学方针里最为核心的一点。我校在“学修为根本”的原则上,将“学”与“修”通过“学术研究”联结起来,这样不仅是学校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培养学僧从事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能力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学校教育者既是教师又应是研究者,受教育者既是学僧同时也应是研究者。
理想的佛学院不仅是一所“学习的学校”,更应该是一所创造性的“艺术的学校”。杭州佛学院坚持艺术特色的办学理念,开设佛教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创作为主攻专业方向,结合灵隐寺及杭州佛学院教学的独特优势,借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及在杭各大专院校师资,打造独具特色的佛教艺术专业,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佛教艺术教学体系。佛教艺术教学、创作、研究方向和探究成果,培养学僧良好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在我国佛教界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
一流学校要打造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杭州佛学院要聚天下之英才,为千里马竞相奔腾,解除羁绊,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学术重镇。
实现梦想,关键在人,广大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和第一财富,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既是学校的共识,也是必然选择。杭州佛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其中法师15人,拥有多年丰富的执教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外聘教师、专家、学者60余人。
如今,杭州佛学院正在努力加强与社会高校合作办学。在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基础上,还将杭州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聘为任课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流学校要有一流的格局。杭州佛学院要立足杭州,放眼世界,提升佛教教育国际化。
杭州佛学院将在今后实行“走出去”政策,开展与泰国、斯里兰卡、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大高校展开友好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加强交流,为佛教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结 语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杭州佛学院要以本次校庆为契机、为动力,以创建一流的现代佛教院校为统揽,既要服务当下的社会现实,更要放眼长远的发展需要;既要推动物质世界的进步,更要维护好人类的精神家园;既要有真挚的本土情怀,更要有深切的世界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