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围棋比赛中居然有三位法师获奖?他们所在寺院的文化不简单
11月11日,2018第二十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围棋名人赛在中国台湾高雄佛光山降下帷幕,杭州灵隐寺围棋队三名法师获得优胜奖。
在灵隐寺,精擅围棋的法师其实有很多位;这类横跨佛教界与其他领域的跨界高人,在灵隐寺也不少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将他们汇聚在此?
禅风君了解到,在灵隐寺,有着一个神秘的机构,一直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阐发佛法深刻哲思。在这里,围棋、书法、茶道等等雅事,都在宣说着佛法的智慧。让我们循着这次比赛的线索,一探究竟。
灵隐寺何时开始跨界玩围棋的?
炎黄杯世界华人围棋名人赛,汇聚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华人围棋爱好者前来参赛。佛教界的出家法师人数众多,不少法师是围棋爱好者。
灵隐寺围棋队的三名法师,能在这次炎黄杯世界华人围棋名人赛获得优胜奖,可见其棋力不俗。其实灵隐寺僧团与围棋结缘很早。早在2009年,杭州佛教协会便在灵隐寺成立了围棋文化交流中心。
中心成立后,首批来自灵隐寺的僧人们现场接受了围棋国手们的指导。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九段被聘为总教练,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向其颁发了聘书。
此后的将近十年时光里,灵隐寺举办了多次围棋比赛。围棋界的不少大师国手,都曾因为这样的因缘,与灵隐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围棋如何传递佛法智慧?
在历史上,围棋被称为“弈道”、“手谈”,广为名士清流所喜好。而不少法师出家前,原本就有这一雅好。
最早载入史册的“棋僧”,是著名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据《酉阳杂俎》记载,鸠摩罗什大师下棋,“起子空处,皆作龙凤形”。可见棋力之高。
传说,一个围棋手要提高棋力,便要在博弈之后,学会“复盘”。而复盘的关键,是三个问题:“哪一步最为得意”、“哪一步最为后悔”、“哪一步最为困惑”。而这一经验,恰恰暗合佛门“熄灭贪嗔痴”的智慧。
因此不少高僧大德,会在围棋的博弈中,阐述禅理佛道。灵隐寺大力弘扬围棋文化,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来弘传,更是在弘扬围棋文化的同时,传递出佛法的智慧。
“云林棋禅雅会”、“云林杯”围棋赛、“真如杯”围棋赛……一场又一场的围棋活动在灵隐寺举行,不少法师参与其中,阐释棋禅一如之道,圆解胜负无实性的智慧。
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曾有感于此,作诗一首曰:“人生一局,世事如棋。以棋为境,对境炼心。勤修棋禅,悟无念意。依无念行,顿悟菩提。”并手书“见棋不是棋”作为话头,供诸多雅擅手谈的法师们参究。
在这一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围棋名人赛中,参赛的法师们,也与其他选手共同分享了“见棋不是棋”这一智慧法语,让不少选手感到颇受启发。
灵隐寺在“文化×佛法”上玩出了哪些花样?
以传统文化雅事来弘扬佛法智慧,是灵隐寺的一大特色。这不得不提到灵隐寺中一个低调而又重要的文化机构——云林书院。
灵隐寺原名叫做云林寺,云林书院因而得名。灵隐寺的围棋,便是云林书院下设的云林棋院所倡导的文化活动。而整个云林书院,除了围棋,还有许多许多跨界玩法,堪称是一个“文化×佛法”的平台。
比如说,云林书院曾组织擅长书法的法师们,在新春佳节,为市民书写春联。有着深厚佛法修为的法师们亲自挥毫,春联上的字迹不仅透露出古朴的美感,更流露了来自佛教的祝福,这是佛法与书法的结合。
又比如说,云林书院多次举行茶修班活动。自古禅茶一味,茶道中追求的静定,暗合佛法。借茶修心,法师们将这一独特的修心之要,传递给了前来学习的学员们,这是佛法与茶道的结合。
再比如说,云林书院开办了多期国学班,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好学、力行、知耻的传统文化菁华,为社会人心的净化提供一份来自文化的助力,这是佛法与公益的结合。
多才多艺的法师们,的确是把佛法×文化玩出了花来。
禅风君认为,云林书院的这些活动,都在彰显着佛法的魅力。佛法可以作用于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自古以来,佛教界便不乏拥有高雅技艺的僧人。而文人雅士,也喜爱到名山古刹中流连。
从晋代的谢灵运等庐山一百二十三贤,到唐宋时期白居易、苏东坡,再到明代的王阳明。从古到今,佛法如同一汪清泉,给予人们太多太多的启迪。
随着人们的平均文化水平提升,文化需求也愈发凸显。佛教文化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如今更是通过诸如云林书院等机构,造福更广大的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