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多语种翻译成果展”在福建莆田举行 王作安局长前来参观指导
[videojj]https://mp4-vod.oss-cn-hangzhou.aliyuncs.com/5FWTKkZ7ww.mp4[/videojj]
禅风网讯 2018年10月28日-31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举行,其主题为“交流互鉴,中道圆融”。近六十个国家的一千五百多名佛教代表共同参与、讨论、筹议此主题。29日下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袁古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等参观了展览。
“汉传佛教多语种翻译成果展”作为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福建莆田会展中心一楼举行,展示为期十天。本次展览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佛教英语交流基地主任明生大和尚、佛教英语交流基地副主任净因大和尚精心策划,在广东康美药业集团、星河地产的支助下,系统收集、整理与汉传佛教相关的典籍、专著翻译成果近千种图书,并分为四部分来展示:
(1)贝叶梵箧—佛典翻译。佛陀在《佛遗教经》中要求弟子们要“以戒为师”。历代大德也一直强调传播佛陀教法的重要性。在传播佛法的过程中,历代祖师大德们是如何确保佛陀的教法“不走样”呢? 南传佛教以“结集”为主要手段,而汉传佛教侧重于 “编藏”, 以确保佛典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正法得以流传。梵文、巴利文、汉文以及西方语言的佛典文献之间的互译,推动了佛法的广泛传播。此次,观众将有幸在此展区见到梵文贝叶经、巴利文贝叶经、中土23种汉文大藏经版本,以及汉典日译、汉典西译、巴典汉译及各类版本大藏经。
(2) 交流互鉴—中国佛教界佛教图书翻译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在汉传佛教中外文文献翻译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先后为斯里兰卡英文版《佛教百科全书》撰写了100多万字的中国佛教内容,翻译了《佛国记》等数百部专著,为汉传佛教走出去积累丰富的经验。此处将展出中英《佛教百科全书》外文专著等汉译成果。
(3) 丝路法典—海外汉传佛教研究成果。1818年在德国出现的印度学研究所,标志着西方人研究大乘佛教之始。十九世纪前后,尼泊尔梵文贝叶经文献、敦煌佛经写本等重大考古发现,引发西方学者对大乘佛教的极大兴趣,加深了西方人对汉传佛教的了解。在此后两百多年中,西方学者在汉传佛传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观众在此展区将见到中国佛教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与南亚及东南亚文化的交流已经佛教与欧美文化的共生盛况。
(4) 中道圆融—顿悟成佛的《六祖坛经》。在佛教文献中,只有佛的言行录才能称为 “经”。 “坛经”是唯一的例外,由此可见《坛经》在佛教中的重要性。《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的言行录,由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充满生命智慧的佛教宝典,是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高峰。其中心思想是“顿悟见性成佛”,为中国缔造了中道圆融的文化品格。历代流传版本众多,研究专著层出不穷。在一千多年的流通过程中,《坛经》版本流变出了将近三十种中文版本。所依据的基本上是四种版本: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和流通本。而自从公元1930年译出英文本后,其他英译本也陆续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有六个版本。自从《坛经》英译本于60年前介绍和印行于欧美各地后,当地民众接受了中国禅宗的修行禅定方法,并建立许多禅定和静坐中心,及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和定期集会。《坛经》的翻译乃是在西方世界发扬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坛经》译本共有15 个。
此外,此次展览还将展现一带一路上的高僧求法事迹、各个版本的藏经、世界佛教概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历届世界佛教论坛、金陵刻经处等。
佛典文献互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佛教自西传以来,梵文经典译成汉文,成为佛法在中土发扬光大的基石。十九世纪前后,尼泊尔梵文贝叶经文献、敦煌佛经写本等重大考古发现,引发西方学者对大乘佛教的极大兴趣,加深了西方对汉传佛教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秉承学术研究、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翻译了《佛国记》、《清净道论》、《锡兰佛教史》等众多专著,为汉传佛教的“走出去”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也开始重视汉传佛教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的高水平专著,并逐步译成中文,为汉传佛教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1000多部汉传佛典被译成英、法、德、意大利等多种外文,为汉传佛教走向国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展览涉及的国内外文献典籍众多,目前已经到位的总书目将近1000种。
“汉传佛教多语种翻译成果展”为国际佛教界了解汉传佛教提供了窗口,为学术界提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展示汉传佛教的风采魅力,更为未来将汉传佛教典籍、专著有计划、有步骤翻译成多国语言做准备,有助推动汉传佛教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