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丨茶界斜杠青年!玩茶斗茶写茶书 他真是十项全能
被最近热播的宫廷剧刷屏,每天都是乾隆爷的脸,不知从何时起, 乾小四成了影视剧大IP。而其实在乾隆之前一直有一位:在荧屏上极少露面,在民间却极具口碑的皇帝,他就是:宋徽宗。
宋徽帝 赵佶
他是天生的大玩家,
包揽了艺术界的无数赞誉。
他明明可以靠皇位出名,
却偏偏要靠一身才华。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写茶书的皇帝。
他热爱足球运动,也是“高尔夫球”的爱好者,是深谙棋道的国手,是金石收藏家与鉴赏家,是高明的琴手,又是天才的画家与书法家,是偶尔写写诗歌的诗人,是风雅的品酒师与茶艺师,更是瓷器审美风格的品鉴师与极简主义的倡导者。
他是宋徽宗。
他选择了一种拥有多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他是个酷酷的“斜杠青年”。
1
一幅《文会图》 带头玩茶
《文会图》描绘了
北宋时期文人品茗雅集的场景
亭台楼宇间,曲径通幽处。一座庭院内,杨柳修竹,绿影婆娑。隐约可见几处护栏蜿蜒屹立在四周,仿若一面天然屏障,隔离着两个世界。外面尘世繁华,里面高山隐幽。
一张贝雕黑漆方桌坐落在庭院之中,七八位文雅之士。儒衣纶巾,仪态闲雅。他们围坐在桌边,或冥思、或攀谈、或聆听、或孤身独坐、纵观四周。
几位侍者穿梭其间,有的捧茶倒水,有的煎水点茶。旁边设有茶炉、茶箱,炉上放置茶瓶,正在煎水。
一绿衣侍女,右手扶膝,左手持碗,正大口喝茶。树荫之下,修竹之旁,两位雅士,一抱拳相礼者,一洗耳聆听者。相得益彰,风雅无比。
远处,石桌之上,横放着一张七弦瑶琴。它落寞的躺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挑动起幽远的音符,鸣奏一曲千古雅乐。桌上果品与茶品,杯盏交错间一副千古名画跃然纸上。
《文会图》是宋徽宗的代表作。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这和不安分的宋徽宗有很大关系。
画中的备茶场景,是宋代点茶法的真实场面。它描绘了宋代文人品茗雅集的场面,其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或坐或立,有动有静。
有考证,图中瓷器145件,其中8件为黑釉白边台盏,52件白地蓝花瓷,85件泛黄白釉瓷。此画现藏于台北博物馆。
除此之外,和《文会图》齐名的《听琴图》,同属传世之作,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
2
著奇书《大观茶论》
宋徽宗赵老头,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爱茶,嗜茶,研究茶。为了更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他放下政务,专心著作茶书。
于是,《大观茶论》问世,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个著茶书的皇帝。几乎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家/音乐家/诗人/画家/茶道大师。
《大观茶论》是一部奇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分别为:绪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名目。
另外它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地宜、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都有详细记述。
其中对于点茶的一篇,记录最为详细,是宋代代表性的茶艺。
3
他是斗茶界的“拉花”高手
七汤点茶法,是《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
——《大观茶论》
宋代是茶道盛行的时代,上到皇亲国戚,下到文人士大夫,无不爱此好。而斗茶更是他们的生活雅玩,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斗茶分为民间斗茶和宫廷斗茶。
民间斗茶,斗得是茶香和茶味,重视茶的内在品质。宫廷斗茶,较之茶质优劣,更重点茶技艺高低。
古代的茶叶一般都做成饼茶,而斗茶主要以饼茶为主,考量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 茶具的优劣、 煮水火候的缓急等。
即将饼茶碾成茶末后,放入茶盏内,用茶瓶将沸水慢慢往茶盏内滴,同时以竹片做成的“茶筅” 搅动盏中茶末,边点边搅,致茶水表面形成大量白色泡沫。
宫廷斗茶关键,在汤色(茶水颜色) 和汤花 (汤面泛起的泡沫) 。
汤色,纯白者最佳,青白、灰白和黄白次之。
汤花好坏的衡量标准有两种: 一为汤花的色泽, 二为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 “点汤到位,汤花勾称细致,可以久聚盖沿,紧咬不散。如果汤花不能咬盖,泛起后很快消散,盏壁便露出水痕。”
宋徽宗尤其爱斗茶。他经常在宫廷里茶宴群臣,兴致所至还与臣下表演斗茶。传言,宋徽宗点茶技艺高超,能使汤面呈疏星朗月状。
他还经常用茶匙在茶汤中画出山水画的花纹来,是“拉花” 高手。
4
斜杠青年爱白茶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
宋徽宗最喜好的白茶,是特异的品种。他自己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
在细数地产、天时后,对採茶也有详细的分析:“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5
亲自为建盏站台背书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yù]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大观茶论》
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认为斗茶应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以“燠[yù]发茶采色”。他亲自为建盏站台背书,并将建盏确立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
斗茶的胜负,一是看茶面汤花,如色泽鲜白即为上品;二是看汤花退时水痕的出现,先出现者为负。
由此,建盏的造型及釉色在实用上就符合了需要,建盏沿下有折线,所注水以此为标准,在此汤花一退,水痕马上就看得出。
宋徽宗对茶器的要求,不但钦定兔毫盏,还将钧窑定为官窑,从此钧窑所制茶具只为皇家服务。
6
玩要玩出“名堂”
《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徽宗在位的时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园不能再囿于传统上贡的龙凤团茶,必须跟着皇帝的心思变花样,以悦龙心,至少精制了几十种贡茶,供这位颇有艺术修养的皇帝品味。
为了品到最好的茶,他命几万人上山采茶,穷奢极欲,劳民伤财。
中国茶从药用、食用演变到后来的饮用,不仅使用价值被充分挖掘,而且围绕茶的饮用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宋代,基本的情况就是,茶是天下通行的饮品,人民日常生活不能缺了它,待客也不能缺了它:“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唯有宋代的茶文化才上升到由“品”到“玩”的浪漫境界,可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巅峰。
宋代的茶风、茶道影响深远。
据史书记载,中国茶叶及品茶法在唐代已传入日本,由于茶树在日本引种成功和中国制茶方法的传入,日本一度出现饮茶之风。
-END-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以文艺著称的朝代。
而宋徽宗胖佶更是一代艺术大师。如果说,乾隆是得意的帝王,却是失败的艺术家,那么胖佶,恰好与他相反。
只不过意外地“选错了专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