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公案 | 美谈还是冤案?“三车和尚”的来龙去脉
午后茶谈,有人说起“三车和尚”的一段公案来。大意是说:玄奘大师的得意弟子窥基法师,原是玄奘法师西天求法途中遇到的入定老僧,因错过释迦佛出世,又想重新入定等弥勒佛出世。玄奘大师劝阻他,请他投生到大唐,以待取经归来一同译经,共传胜法。结果老僧入胎之谜,等玄奘大师度他时,反倒不乐意出家,还提出若定要出家,必须要将享受惯的美女、鲜肉、美酒一同带上才行。玄奘大师方便接引,答应了他。于是,窥基法师带着三车来出家,被人称为“三车和尚”。
这个公案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一致赞赏玄奘大师英明,能巧妙运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的方便法门,却没有人为窥基法师想想,他是不是受了冤枉。
— 1 —
窥基法师在贞观六年(632年)出生於京兆长安。俗姓尉迟,字洪道(或弘道),是家世显赫的将门之子。自小聪明过人,气度豪迈,举措疏略,不拘小节,有将门之风。父亲尉迟敬宗,曾任“六军卿胄之职”,是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封江由县开国公。母亲河东裴氏,於大师9岁时逝世(又有说是父亲病逝)。伯父尉迟恭(585—658年),字敬德,隋朝末年为刘武周偏将,武德二年(619年)降唐,随李世民东战西杀,战功卓著,是唐初著名战将。有记载说,窥基9岁后由伯父抚养,玄奘大师要求他出家时,也是同尉迟敬德商议,甚至窥基大师萌生出家之心,也与这位伯父的遭遇有关,他的伯父有战功,但脾气暴躁,说话直爽,得罪不少人,受太宗冷落后,原本门庭若市的场景立即变为门可罗雀。为此,窥基法师深感世事变迁,人情惨淡, 有入空门之想。
但窥基法师确切的出家增上缘,据《宋高僧传》载,是应玄奘大师的要求。《传》中说:玄奘大师有一天在田间路上遇到一位青年,“见其眉秀目,朗举措疏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复念在印度时计回程次。就尼犍子边。占得卦甚吉。师但东归哲资生矣。遂造北门将军微讽之出家。”因为这段记载,后人对他产生“三车和尚”的污论。但明眼人一看,也能知道《传》中说的也仅仅是尼犍子卜的吉卦,并没有三车之说。
— 2 —
再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中的一段文,大意说:玄奘大师印度取经归国,于西域途经乌铩国时,听说过去在乌铩国山中,一个于迦叶佛时入灭尽定以等待释迦文佛出世的比丘,因为“雷震山崩”而被人们发现,出定后即问:“我师迦叶波如来何在?”众人答:“久入涅盘。”复问:“释迦文佛成无上等觉未?”又答曰:“已成,利物斯周,亦从寂灭。”于是这个比丘“闻已低眉良久,以手举发,起升虚空,作大神变,化火自焚,遗骸坠地。王与大众收骨,起窣堵波,即此塔也。”
等待释迦佛出世的比丘已经化火自焚了,而且这一段传说,也仅是玄奘大师记录的途中听闻,并非亲自参与,又怎么能与后来的窥基法师混为一谈。
— 3 —
再看看窥基法师本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所自述的出家因缘,他说:“基夙运单舛,九岁丁艰。自尔志托烟霞,加每庶几缁服,浮俗尘赏,幼绝情分。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别奉明诏得为门侍。”从这一段的自述,可以看出他的出家,完全是自愿,大致原因:一是因为少年丧母,过早地感受了人情冷落,于是便渐渐疏远了浮俗。二是伯父尉迟敬德因为性格原因,被排挤出京城,晚年笃信仙术,炼丹服药。从伯父由入世当官到避世修仙的荣辱升迁,窥基看透了人情的淡漠和世态的炎凉。再加上,隋唐之际佛教兴盛,特别是唐太宗、高宗扶植佛教,优礼名僧,“凡有功德佥向释门”。再有像玄奘大师这样的明师可以亲近,窥基大师的出家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又怎么会有“三车和尚”的方便度化之说。
所以,有些公案,表面看着像是美谈,实则却是污论,弄清来龙去脉方才不冤枉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