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日子 静室炉香 禅意生活

时值末法,人心粗劣,环境污秽。真的能够静下心来焚一炉香,饮一瓯茶,则善莫大焉。正如俗谚所谓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我们的生活真的富裕了,文化真的归

1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满庭芳》

2

静室一炉香,虚窗一杯茶,再加上聆听一曲古琴。一炷香燃而不浊,清香无垢,似乎已经能呼吸到山野的清香了。《梦梁录》云:“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适累家。”

品香,有一种凝神清雅的方式,唤曰“打香篆”。篆,是取了篆文的意。自唐代起,人们将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种以篆文为花样的香篆里。香粉一点点填、一点点轻压紧实,在宋人的笔记里,称此为“印香”。印香是一个细巧的过程,印得太过紧实,燃香时会因空气不足而灭,印得过于疏松,亦会因缺乏后继而灭。必要定息凝神、心无旁骛,才能印出一款疏密适宜的香篆。

3

古时的香篆,曾经用作计时。印成篆文形状的香粉一气呵成地燃,从头至尾恰是算计好了的时辰。《宣州石刻》中记载,曾有人制出百刻香印,一副香篆分为一百个刻度,循序燃尽便是一个昼夜。叫做“百刻香印、以准昏晓。”

香篆大美。在炉中铺上底灰,轻压平整、不疏不密。香篆置于其上,从香罐中舀出香粉一点点填印。心需静、气需沈,稳稳的心方能把握住稳稳的手,才能维护填印的过程中,香篆纹丝不动。填入的香粉要细细抹平压实,工具是一柄形如禅杖的香铲,成败则关乎沈静的心。提起香篆的那一刻,所有的心愫都放下了,眼前印香一炉,或祥云、或禅莲,萤火一点如豆,忽明忽隐地、迎合品香者潜藏的心绪起落。篆香或字或图,皆回环连绵、贯通始终,讲求百转千回、持心惟一,幽香弥散而尽,残灰却仍是筋骨犹在。

4

香,终归是一件极清妙的事。它来的时候无形无影,散的时候不着痕迹,这一份“无”,打动天下多少人为之歌颂。古画中常常见香,词阕中更是萦耳不绝。李清照曰“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纳兰有词曰“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一炉篆香,有如一道时光的缝隙,叫人暂且恍梦离俗,翩然妖娆。室香怡人、愁思裊裊,也几近成为古时文人生活的一种意象,超越了现世、超脱光阴。

今日之盘香,便是由香篆简化而来。简是简了,但身心忘物的沈静,却是寻不见了。

5

曾有香道四句偈曰:“鼻观妙悟,心静神闲。炉烟匪是,香光庄严。”焚香虽然只是鼻观之事,然而通神明,和五脏,最能静人心神。最好的香气乃是我们每个人的修养品德,也就是《尚书》里说的“明德唯馨”。香,就是我们的福德;光,就是我们的智慧。只有身心清静了,才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一炉妙香,而非仅仅辨炉器、别香材。

时值末法,人心粗劣,环境污秽。真的能够静下心来焚一炉香,饮一瓯茶,则善莫大焉。正如俗谚所谓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我们的生活真的富裕了,文化真的归复了,身心自然就会清净,可以修习这四般雅事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