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 昌善法师:五台山文化与对外交流
昌善法师
-
- 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 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
引言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当前,五台山有众多寺院。去年,为全面掌握五台山佛教事务的实际情况,五台山佛教协会抽调专人配合宗教部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普查。经普查,全山共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84处(藏传佛教寺庙12处),筹建处1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常住僧人1727人,其中汉传佛教僧人1534人(比丘686人,比丘尼848人),藏传佛教僧人193人(喇嘛185人、喇嘛尼8人)。千余年来,以五台山为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台山文化。作为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文化在历史与当代的对外交流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山,由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和南台五座台顶环抱而成。唐代的清凉国师澄观法师曾指出,该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自然景观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高山草甸景观,而且气候清凉,变化无常,是一座天然的佛教圣地。据《广清凉传》记载,东汉年间,佛教开始传入五台山,“汉明之初,摩腾天眼亦见有塔,劝常(帝)造寺,名大孚灵鹫。言孚者,信也。帝信佛理,立寺劝人,名大孚也。又此山形与其天竺灵鹫山相似,因此为名焉”。东晋时期,著名高僧佛陀跋陀罗译翻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其中的清凉山,后来被认定为是山西的五台山,这一过程持续了将近400年。唐初,慧祥撰写了五台山的第一部志书《古清凉传》,记述了公元5世纪后期到7世纪后期大约200年间五台山的情况,其中包括自北魏到唐初五台山的地理概况、佛教传入和文殊菩萨感通事迹以及信众对五台山的朝拜等。之后,历经宋元明清,五台山最终形成汇聚中国佛教八大祖庭于一体的文殊道场,与此同时,还形成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居一山的局面。
五台山文化是在千余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
著名佛教学者任继愈曾经指出,“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很多方面都可以在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范围里体现出来。如汉传、藏传佛教及其它一些宗派都在五台山传播下来了。”任先生认为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实际是指出了五台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在千余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五台山的文化是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肖黎民教授曾经对五台山文化下了一个定义,他指出:“五台山文化是一种在环五台山地区逐渐形成、延续千余年并波及到世界‘佛教文化圈’的、以佛教文化为主干的、以文殊道场和‘青黄并存’为标识的、兼具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物化形态与精神形态的区域文化。”肖教授关于五台山文化的论述,指出了五台山文化的重要特点,即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名山,而且是文殊道场,同时还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居一山的道场。与此同时,他还指出,五台山波及到了世界“佛教文化圈”,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对外交流功能。因为在,历史上,五台山在东亚、东南亚乃至南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今天,五台山的影响更是远及欧美。
历史上五台山的对外交流
他圆寂后,灵境寺僧众为他建塔安葬。现在的灵境寺依然耸立着他的塔。为了纪念灵仙三藏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1987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写“日本国灵仙三藏大师行迹碑”,日本东寺长者、石山寺座主、大僧正鹫尾隆辉撰写了碑文,五台山政府和佛教协会专门建了六角碑亭,该碑现位于金阁寺灵仙三藏碑亭之内,这是五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圆仁法师于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到达五台山,朝拜了中台、西台、南台、北台、东台等五个台顶,巡礼了华严寺、竹林寺、狮子窝、金阁寺、大历法华寺等寺院,并参访了八功德水、金刚窟、那罗延窟等圣迹,他还写有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部书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在书中他描写五台山的圣境时说“举目所见皆起文殊化现之想”。
除了以上两位法师之外,慧锷、成寻、奝然等也对五台山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奝然甚至还在日本直接推动了五台山圣地信仰的发展。
新罗僧人也慕名前来朝拜五台山,最为著名的是慈藏法师。慈藏法师,俗姓金,为新罗王族,他夙怀出尘之志,后别妻子,舍田园创建元宁寺。贞观十年(636年),他率门人入唐,朝拜五台山,“初至中国太和池边石文殊处,虔祈七日,忽梦大圣授四句偈,觉而记忆,然皆梵语,罔然不解。明旦忽有一僧,将绯罗金点袈裟一领,佛钵一具。”这位僧人还告诉他,四句偈的意思是“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见卢舍那”,而且僧人还说,“汝本国艮方溟州界有五台山,一万文殊常住在彼,汝往见之。”后来,慈藏回新罗建了文殊道场五台山。
除了慈藏之外,唐代高僧不空的大弟子慧超也是新罗僧人,他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抵达五台山乾元菩提寺,不仅写出了《一切如来大教王经瑜珈秘密金刚三磨地三密圣教法门》,而且述其秘义。
早在唐代,五台山的名声就已远达南亚,如《道宣律师感通录》载:“去岁(663)长年师子国僧,九十九夏,三果人也。闻斯胜迹,跣行至此,寻清凉山,国家供送。今夏在彼,所愿应遂。”这里所说的师子国,就是斯里兰卡。在《古清凉传》中,也记载有一位师子国的梵僧释迦蜜多罗,他于麟德年中(664-665年),“来仪此土,云向清凉,礼拜文殊师利。” 他“自云九十五夏,每跣足而行,常唯一食”,并且“向东北遥礼”。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中记载,在仪凤年间(676-679年),还有两位西域梵僧,“至五台山,赍莲花执香炉,肘膝行步,向山顶礼文殊大圣”。朝礼五台山最著名的印度高僧是罽宾国三藏佛陀波利。他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抵达五台。从五台县城出发,翻过阁子岭,过茹湖盆地,在罽宾国时,他就 “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于是“远涉流沙,躬来礼谒”, “冀睹圣容”,忽然,他“见一老翁从山而出”,用梵语问他到五台山有何所求?他说:“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老人说,如果他能回印度取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当示文殊居处”。他激动异常,当再次顶礼时,却“举头之顷不见老人”。方知这是文殊菩萨的化相。于是,佛陀波利再回印度,取回该经,后入五台山金刚窟。现今金刚窟旁还有据此而建造的佛陀波利塔。此外,四十《华严》的翻译者般若三藏还于贞元十年(794年)至五台山。总之,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与重镇,五台山吸引了众多域外僧人,“慕名前来朝礼文殊道场的丝路高僧接踵而至,域外丝路高僧朝礼五台山的情况一直到丝绸之路的衰落方才告终。而这又影响到了新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朝圣,最终形成了长盛不衰的五台山信仰”。
近年来五台山的对外交流及其重心
近年来五台山不仅搭建了学术与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且主动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此同时,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东亚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团体也前来五台山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值得指出的是,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始终以“弘传文殊信仰,传播文殊智慧”为重心,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并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在搭建学术与文化交流的平台方面,在五台山相继举办了“法显大师——一带一路先行者”研讨会、“五台山文殊信仰暨能海上师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五台山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智慧日”活动。五台山佛教界还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相继参访了斯里兰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佛教圣地并开展友好交流。此外,前来五台山的交流或朝礼的海外团体或个人也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7年间,五台山佛教协会先后接待了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不丹、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泰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代表团13批,280多人次。
五台山近年来对外交流的活动很多,不胜枚举。在交流过程中,离不开文殊菩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五台山佛教界一直致力于弘扬文殊信仰,传播文殊智慧,并将此作为对外交流的重心。
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更准确的说是对智慧的信仰。文殊菩萨所表征的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母,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中道不二、平等无我、圆融无碍等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无疑,文殊菩萨的智慧为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诚如肖黎民教授所言:“文殊智慧中所蕴涵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文殊信仰及文殊菩萨的智慧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佛教文化遗产,可以化解仇恨、消弭冲突、减少对立,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能促进世界和平。在对外交流中,五台山佛教界始终秉持这样的精神,比如,去年6月,五台山佛教协会与台湾地区“中国佛教会”在大显通寺举行了“两岸佛教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今年8月,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代表团在会长持田日勇带领下参访五台山,希望两国佛教界继续通过文殊信仰加强互动交流,为巩固中日友好关系,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今后,五台山佛教界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依然会以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为重心,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阐释、解读、弘扬文殊菩萨的中道不二、圆融无碍等思想,践行文殊菩萨的平等无我智慧,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工作。
余论
五台山对外交流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从唐代开始,五台山就已闻名东亚,在日本、新罗等国有重要影响。从当代开始,五台山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一步步加快,并逐步走向欧美,加拿大五台山的建立就是一大标志。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湛山精舍性空长老和达义法师建设四大名山道场,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加国佛教四大名山总占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首期工程则是占地约2.2平方公里的加国五台山。2011年5月,加国五台山开始奠基。如今,加国五台山的仿唐佛教大殿已初具雏形,拟于2019年秋季落成开光,建成后的加国五台山将是一个集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环保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园区。可以预见,这里将成为北美重要的五台山文化和文殊信仰弘传基地。
今天这个论坛是中美欧佛教论坛。在讨论五台山对外交流过程中,当然应当讨论五台山与欧美的对外交流。可喜的是,近年来前来五台山的欧美佛教团体或学者逐年递增,比如,2016年9月13日,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挪威、丹麦、瑞士、瑞典、南非、南韩、印度、 波斯尼亚、黎巴嫩和中国等25个国家的百余名国际青年参访五台山。与此同时,五台山也走向北美并扎根下来。但是,五台山文化与文殊信仰在欧美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关心五台山的各界人士持续努力。未来,我们不仅欢迎欧美佛教团体或学者、友人前来五台山交流,我们更希望五台山文化能走出去,像加国五台山一样扎根欧美,在欧美弘扬中国的五台山文化和文殊信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和平发挥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