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侵袭下屹立的天童禅寺 居然有这么多有趣的历史
前几天,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登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地处宁波的天童禅寺,也遭受了此次天灾的侵袭。
台风不止带来了风雨,其引发的山洪更是凶猛。从宁波晚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童禅寺景区里到处都是被吹断了的树枝,几乎是寸步难行。
受到本次台风的影响,天童禅寺从8月10日起暂停开放7天。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无法亲身到天童禅寺,那就由禅风君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天童禅寺,同时祝愿天童禅寺早日从天灾中恢复~
“天童”之由来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天童禅寺,其实并非它最初的面貌。天童禅寺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次迁寺,原来的寺址在据今天童禅寺一公里之外的东谷,那是天童开山之祖义兴法师结庐修持的地方,人们将那里称为“古天童”。
相传义兴法师在此修行时,有一位童子每天送饭送菜,一直到寺院修盖完成才离去。走之前童子说他是太白金星化身,玉帝见义兴法师修行心诚,便派他下凡相助。义兴法师为了纪念这个来自天上的童子,就把寺院取名“太白精舍”,这也是“天童”之名的由来。
东晋时太白精舍毁于战火,唐开元年间,法璿法师在原址重建精舍。唐至德年间,宗弼法师将精舍迁至一公里外的太白峰下,也就是天童禅寺如今所在的位置。
天童寺的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天童禅寺的“大雄宝殿”与大家印象中的略有不同,称为“佛殿”。
如今我们看到的天童禅寺佛殿重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佛殿”二字由密云法师重建后亲自书写。佛殿正中央供奉着“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参观寺庙时,我们经常会在释迦牟尼佛旁边见到两位胁侍菩萨,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天童禅寺则稍有出入,采用的是“一佛二弟子”的方式,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位弟子:大迦叶和阿难两位尊者。
除了正中的三尊佛像,天童寺佛殿东西两壁还列着十八罗汉,另外还有三间同殿顶一样高的影壁,塑有南海观音和五百罗汉像。
此外,这座佛殿还有个特殊之处,即殿内的匾额“慈云密布”是清雍正皇帝亲笔御书。而在佛殿外西侧,有一口密云法师驻锡天童禅寺时所建的井,被称为“千僧井”,从其命名也可见昔日天童禅寺香火之旺盛,历史之辉煌。
只见钟楼,不见鼓楼?
我们知道寺庙里一般都有钟楼和鼓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但我们在天童禅寺却只见钟楼,不见鼓楼,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天童禅寺的地理位置说起。天童禅寺坐北朝南,座山太白主峰雄尊独秀,向东可远眺东海,向西可瞻望甬城,向南可观赏钱湖,“后靠有山,前照有水”,是个不可多得的格局。
天童禅寺整体风水虽佳,却有一个缺憾,即西侧山峰较东侧高,西指白虎,东喻青龙。一般来说,青龙要蜿蜒柔顺,白虎要更低缓些,才为好风水。天童禅寺西侧山脉较东侧高就犯了风水学的忌讳:不怕青龙万丈高,就怕白虎伸了腰。
据老和尚们讲,天童禅寺只建钟楼不建鼓楼,且“钟楼里的钟重达一万五千斤,钟声宏远,十里可闻”,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憾。
中日佛教交流
从前文的一些细节来看,天童禅寺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佛教中国化”印记,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也是天童禅寺能够在千余年中香火不断的重要因素。
当然,天童禅寺之所以能被成为“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除了高僧大德辈出以及与中国社会相适应,对外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天童禅寺内,有一块“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这块碑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中日佛教交流始于6世纪,然彼时僧人求法多到长安。南宋时期,中日交流重镇随着明州港的建立与开通转移到今日宁波。
1191年,日本的荣西法师第二次西渡求法,来到了天童禅寺,拜在虚无庵禅师座下,成为了临济宗第十六世传人。五年之后,回国的荣西法师主持修建了圣福寺,开始临济宗的弘法。
而在荣西法师之后的道元法师,则将曹洞宗从中国传到日本。道元跟随如净禅师参禅三年,得到如静禅师“大事了毕”的印可后回到日本,开创了日本的曹洞宗,并模仿天童禅寺建立了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永平寺。
永平寺又称“小天童”,它的建筑格局与天童禅寺一脉相承。而今天日本佛教第一大宗派,拥有信徒800万,寺院1500余座的曹洞宗,也因此奉天童禅寺为祖庭,时常参拜。
1980年秋,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住持和尚秦彗玉带领众僧来参拜天童禅寺这个祖庭的时候,在寺内树立了这块石碑。
所以,这块石碑不仅体现出在佛教对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也让我们了解了天童禅寺厚重的历史及其在禅宗文化的历史地位。
由于篇幅所限,禅风君无法将天童禅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此呈现。如果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天童禅寺,可以到央视网观看《天童寺》的纪录片。
当然,我们也祝愿天童禅寺能早日从山洪中恢复,大家便可以亲身到实地参拜一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