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四大皆空,僧人看破红尘,常被认为是消极厌世的表现。其实不然,中国佛教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普度众生,是积极而非消极。无论是从个人的修行,还是认知世界,佛教都会联系整体与个体,不脱离时代与社会的客观发展,认识到世间万象的互为缘起,相辅相成;各种有情类生命分别依业受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了相互依存,遵循一定的因果规律,是一种和合互生的关系。
正如在维护地球生态,促进环保这件事情上,佛教界便一直十分关注,并落实在行动上。佛教有植树造林、养林护林的优良传统。如今,我们日常所见的寺院通常都是林木葱郁,环境清幽,便是出于对传统的传承。
此外佛教制定不杀生戒,并视之为第一大戒,同时极力赞叹放生护生功德,僧团中也有制定在动植物滋生的雨季结夏安居的制度。此外,汉传佛教的素食传统更是对保护地球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均是站在养护全球的视野上,跨越了动植物、生命与物质的界限去制定的规律。
很多人能够理解不杀生戒律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从而促成地球的生态平衡,但对食素是如何在环保上“有所作为”却心存疑虑。那今天禅风君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吧!
????点击视频:《素食主义与环保》
我们都知道佛门食素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不杀生的戒律。以慈悲为怀的佛教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权利与生存空间,在佛经之中,也记录了许多佛门中人与动物平等共生的故事,例如佛陀割肉饲虎的故事。
食素的行为确实是对减少杀戮最好的助力,这有利于还原自然界生命本来的面貌,同时也还原了动物的自由,发挥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生态的平衡,也使地球演化更加温和,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处、可持续发展。
此外,食素的生活模式还能有效减少动物的养殖,甚至是因养殖贸易所引起的动物迫害。也许素食看起来只是佛门中一条严谨的清规戒律,然而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所承载的功德、福祉远不止是一条戒律这般简单。
是以千百年来,食素的清规在佛门中传承至今,善待一切生灵的理念也在鼓舞着教外人士更多人戒杀、护生。如今,随着人类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升,食素的理念已经从佛教中走向了更大的社会,而专家学者们也发现了食素这一生活习惯对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食素如何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这一切还需要从源头,即动物养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说起。众所周知,畜牧业的养殖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空气、水源、土壤都是直接的受污区域。
水资源污染
养殖场的污水与化学肥料常常是造成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的过度营养化会造成大量的藻类生长繁殖,从而减少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由此开始,对自然界的破坏犹如被点燃的导火线,造成一连串的后续污染与伤害。
其次,饲养动物需要大量的粮草,粮草灌溉地需要大量水的水分才能维持作物的生长,养活一匹动物所需的水量巨大。当水资源污染严重与水资源需求量巨大的情况同时出现,无疑给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威胁生态的平衡与自我净化功能。
大气污染
提到大气污染,许多人会想到如今的汽车尾气排放。但据相关数据记载,动物养殖所产生的废气污染不亚于汽车尾气。饲料的生产、粪便化肥的分解、产品的运输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都是养殖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科学家曾作出数据总结:生产1公斤的肉,会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三小时。其次,动物排放的粪便中所含的阿摩尼亚气体,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以,养殖业发达的地区,也会伴随着相对明显的酸雨天气,对人体与环境都造成了一定伤害。
甚者,人们为了扩大养殖面积,养殖户会破坏原有的植物生态,砍伐森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作出数据报告——砍伐森林,将之转为放牧用地,每年产生5兆2千9百10亿磅的二氧化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对大气的重大打击!
粮食浪费
养殖场用谷物饲养动物,之后动物又再次被人类食用,这中间损失的巨大粮食资源远远大于人类直接食用素食所用的粮食,造成了粮食的严重浪费。世界的谷物粮食并不充裕,目前还有众多生命正在经受着饥饿之苦,食肉无疑是剥夺更多生命的生存机会。
佛门慈悲,是以立下食素的戒律。然而食素又不仅仅只是佛门规矩,更是一种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是环境保护的“大功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心需要不断的闻法修行而得到净化,而环境同样需要人们不断的治理与维护而得到美化。
而素食,既是塑造自己,也让我们在修行之中创造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