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上周,《禅游天下》节目推出收官一期(第六期)——广州华严寺篇。在本期节目中,禅风君与朋友到广州市郊花都区的华严寺体验了“一日禅修”。在顿律法师的带领下,我们体验了用斋、农禅、禅墨画、坐禅、《易筋经》等禅修课程,可谓收获满满。

观看了这一期节目的网友朋友们,是否和禅风君有相同的感受,又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呢?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网友@爱喝茶的非典型射手 :农禅这种修行方式在一线城市确实是比较独特且少有的。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网友@明距 :干农活也是禅,修行处处是道场。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网友@心素如简 :禅在生活中是一种意念更是一种意境,且无处不在。只要把握好当下,不被俗世却牵扰,禅自然就在身边。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不仅网友们极感兴趣,连@微博佛学 和@微博禅意生活 也都表达了对禅修和农禅的喜爱。

既然大家都对“农禅”如此感兴趣,那禅风君就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农禅吧!

“农禅并重”

说到“农禅”,首先来追根溯源。古印度在佛教出现以前,便有诸多追求解脱而不得其法的宗教,对于这些追求解脱的出家人,民众给予了很大的尊敬和支持,当僧团进行乞食之时,他们大都愿意供养。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而在佛教传到中国的最初,我国的僧人也是托钵乞食的。但文化土壤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有差异。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若非人有身体或精神上的缺失,托钵乞食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不劳而获。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文化在传播中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碰撞和冲突,而佛教在传到中国后亦是如此。碰撞之后的融合,则是适应当地文化和生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为了避免人们对于佛门及其弟子的生存方式有太多负面的评价,中国的佛教逐渐发展出“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农禅并重”最初孕育发端于四祖道信禅师。据《传法宝记》记载,道信禅师常劝门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道信禅师经常号召门人积极参加和从事生产劳动,去垦荒耕田,劈柴烧火,解决吃饭问题,他认为劳动也是坐禅的基本保障,是修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正是因为道信禅师以恳荒定居的方式,才为持续扩大的流动僧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路,为以后僧团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道信禅师的这一创举被后人发扬延续。五祖弘忍大师指出在禅理指导下的一切活动都是行禅,使得农作成为禅宗修行的一种,农禅思想应运而生。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六祖惠能大师提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本自具足”,推动了农禅制度化。马祖道一大师发展了六祖惠能大师的“心性论”,将农作提升到与禅修同等地位,开创丛林,僧众同作同修。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到了唐代中后期,累积了前人对于农禅制度的建设基础,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禅院的日常管理问题,百丈怀海禅师为“农禅并重”制度的确立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百丈怀海禅师对禅宗进行改革,折衷大小乘戒律,制定出了《百丈清规》,其中有一条规定为“普请法”,即讲明寺院僧众自长老以下不分长幼普遍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农禅并重”首次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而关于百丈怀海禅师与“农禅并重”制度,还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年轻人常有让老人颐养天年、减少劳作的观念,当时百丈怀海禅师的弟子们也是这种想法。禅师年事已高时,僧众为了让他老人家好好休息,便把他农作的工具藏了起来。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谁曾想禅师确实不去劳作了,但饭也不吃了。弟子们前去询问,禅师便说出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弟子们悟出禅师所要表达的理念,不仅拿出了禅师的工具,更把禅师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禅修之中。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在百丈怀海禅师确立了“农禅并重”制度之后,后代也积极地推行这一理念,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演讲中提出,要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农禅并重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现代社会中,虽然耕地的面积被极度压缩,但在有条件的寺院依旧还会坚持农禅,日常耕作。坚持农禅,不只是为了解决佛门弟子的吃饭问题,为佛教的稳定和发展奠定最基础的条件,更有助于让僧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强化自给自足以及社会整体意识。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同时,一些寺院也通过举办一些禅修营等相关的活动,将农作禅修的思想传递给社会大众,让深处都市的人们体验与平时生活完全不同的禅修,并从中去感受和感悟,不仅身体力行,还在精神层面中有自己的一份收获。

禅游札记 | 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的农禅 其实大有来头!

就如文章开头中网友@心素如简 所说的一样,“禅”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农禅”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或许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农村和农耕生活,但越是先进的社会,越需要返璞归真,这也便是中国佛教“农禅”所传递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