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禅茶一味”的纪录片 让大家都为它疯狂打Call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然而有很多人却不知道溯源在哪里?

有这么一部片子,为我们还原了12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并且受到中韩两国的疯狂打call。

这部片子从调研到后面的核心成型的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茶禅一味缘起地”被提炼了出来。

湖州的禅茶

湖州的禅茶历史的确十分悠久。

追根溯源,应从湖州寺庙僧人采茶、种茶、饮茶修禅之后就开始的。而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贡茶也是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所记述的“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这里更是一代茶圣——陆羽的生活居住地,传承千古的《茶经》也是在此诞生的。

同时,中国茶道——禅茶道第一人皎然同样也出现在湖州,他完美地把禅、茶、诗三者融为一体,这其实就是禅宗茶道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禅风君,一起来品一下这部片子吧~

陆羽与《茶经》

公元736年,唐开元23年,湖北天门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在湖滨捡到一个弃儿。在禅寺的暮鼓晨钟中,这个孩子慢慢长大,并为自己起名陆羽,字鸿渐。

生活成长在禅寺的陆羽,虽然深受到佛家思想熏陶,但并没有成为一个出世的僧人。在24岁时,陆羽来到湖州妙西的苕溪之畔,结庐隐居,成为一名隐士。

就是在这里,陆羽写出了彪炳千秋的《茶经》

初到妙西的陆羽正值人生的最低谷。他年幼遭弃,又被迫离乡;有心入世,世道却毁于战乱。他时常像魏晋名士阮籍一般,独行于旷野,到天黑兴尽,便嚎啕大哭而归。当时苕溪附近的村人,都把陆羽比作春秋时期的佯狂隐士接舆。

陆羽的草庐在苕溪之畔,毗邻杼山脚下的妙喜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妙喜寺就是其中之一。中唐时期,一个僧人的出现,让妙喜寺声名渐起,也对陆羽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陆羽与皎然禅师

皎然禅师,当时的妙喜寺住持,所著的《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的重要著作。陆羽和皎然相识后,很快结为忘年交。在苕溪之畔,妙喜寺中,共同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禅茶文化的源头

那时的皎然,已经很有名气,与江南各地的文人墨客多有来往。陆羽为人真诚,但貌丑口吃,并不善于和人相处。初来乍到的陆羽,通过皎然和这里的乡人水土建立起了联系。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颜真卿与皎然一见如故,并与陆羽结为至交。

因为亭子落成于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陆羽为亭子取名三癸亭。后来,颜真卿在《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一诗中说:“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湖州山水秀丽,僧俗官隐,很快吸引众多文人墨客。一天,张志和驾舟而来,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即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中唐时期湖州种茶饮茶之风已经盛行,凡有客人来访,主人往往喜欢煮上一壶茶,对坐畅谈。

居住的妙西,有好山好水,并盛产好茶,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此,品茶论道,正是在这种氛围的激发下,陆羽开始专注于茶事的研究。

从茶的品种、器具的分类、烹煮的方法、饮茶的步骤,乃至古人的评述,陆羽将茶的秘密最终都凝炼在了7000余字的《茶经》里。

他细致地描述了烹茶的过程,其中宛然有天地。他看见茶沫在沸水中,觉得“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陆羽一生命运坎坷,既无亲人,又逢战乱。在历经人生甘苦之后,陆羽在茶水中看到了浮云青萍,看到了人生无常。“啜苦咽甘,茶也。”陆羽在《茶经》里写下了这句千古名言。

自陆羽之后,世俗煎茶也偏向了饮用清茶,人们学着品味这种似苦还甘的滋味。北宋梅尧臣曾为此写诗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烹茶,也烹煮自己的人生。他以一种淘腾历练的仪式感,抵达了精神世界的庄严。

皎然与茶道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是世上第一个提出“茶道”二字的人。

他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将茶上升到了道的高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陆羽规范了茶的物质形式,皎然提出了它的精神维度。茶作为一种饮品第一次被直接赋予了接近禅的精神内涵

皎然对陆羽的评论,强调茶的功效,更强调茶的意境,成为“茶禅一味”思想的先驱。

1200多年过去,前人的遗迹已经泯灭于山林之中,但是这部片子又成功还原了当时的“茶禅之气”,正所谓“我即是一叶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