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满满的海幢寺,直教人流连忘返!
上周,禅风君带大家禅游了被誉为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的海幢寺,在寺院内体验了插花、抹茶、古琴等禅意生活方式。
看完本期《禅游天下》,海幢寺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琴声悠扬,声声静心,网友@心素如简 印象最深的是海幢寺法师们的古琴演奏,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到海幢寺学弹奏古琴了。
古琴+鲜花+茶叶,网友@江流儿 都觉得海幢寺宛若人间仙境,每一处都能感觉到禅意。
网友@果林 亦觉得放生池的烟雾缭绕,将海幢寺塑造得如仙境一般,而插花与茶道,更是修身养性的极好方式。
而网友@爱喝茶的非典型射手 则对鲜花供佛表达了自己观点,认为用鲜花取代敬香,更体现了世俗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仅对环境保护更友好,其中的禅意也更令人深思。
从播出后的反应来看,在此次广州海幢寺禅游之旅中,网友们跟禅风君分享最多和感触最深的,恐怕要属插花与抹茶的体验了。
“烧高香”或许是很多人对于寺院的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但这个印象其实是较为刻板的。因为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现在越来越多的佛教寺院都提倡用鲜花供佛来取代敬香。
虽说鲜花供佛如今已有成为潮流之趋势,但其实佛前供花并不只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佛教史上源远流长的习俗。佛教经典中,佛前供花也常有记载。
鲜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便象征着美好,而佛前供花,是以虔诚之心将鲜花供养诸佛菩萨,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的鲜艳,还有内在的美好。
动手插花,并将亲手装“妆扮”的鲜花、自己的一份心意拿去供佛,则是另一种体验。
在插花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还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可以寄托自己的愿望以及信仰。看着方寸之间,被插花装点出别样的精致,人们的心情也会觉得格外舒畅。
这种禅意生活的体验,不仅能够在插花中体验到,在手制抹茶的过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们说到“禅茶一味”,在日本大火的抹茶,究竟是什么来头?禅风君在去亲身禅游体验之前,还专门了解了一下它的历史。
抹茶在古代被称为“末茶”。“末,碎屑也”,起源于隋朝时期,那时候皇族名仕们把新鲜的绿茶磨碎泡着喝,这种吃茶方法算是相当高大上了。
发展到唐朝时候,工艺又进化为“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诗人卢仝如此赞美抹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可以说形容很贴切了。
在宋朝,这个文人雅士辈出的时代,抹茶可谓盛行一时,而且逐渐形成了茶宴。北宋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便有记录,“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
南宋末年,抹茶由日本高僧南浦昭明从浙江余杭径山寺连同茶具、茶典等一同带回日本,这就是抹茶之后发展成为日本国粹的关键。
要说后来为什么看不到抹茶了?这就必须要提到明朝了。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觉得茶道过于太权贵奢侈,颁下“三禁止”:禁止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于是清饮便成为了后世喝茶的主要方式。而抹茶也在日本发展到了极致。
说回到抹茶与“禅意”的联系,其实与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禅风君看来,所谓的“禅茶”,并不是指特定的一种茶,而是指茶道。
在抹茶的冲泡过程中,需要用茶筅使茶粉逐渐均匀化开,才能把抹茶打出应有得泡沫,这不仅手臂要使出“比游泳还大的力量”,也要静心地去观察和感受。而略带苦涩的抹茶味道,同样会让人有先甘后甜的体会。
同时茶师在制作完毕之后,需要将抹茶献给宾客,宾客则需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表示致谢,这也是让人们在茶道中对中华传统的礼仪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而除了插花和抹茶,其实海幢寺还有不少地方会让你感到“禅意”,如素仁风格的盆景,如网友朋友们提到的古琴,都能让你在其中体验到与都市快节奏所截然不同的东西。如果心动了,就赶快亲身去体验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