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吉祥!佛陀开示众生为人子女与为人父亲的智慧

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是父亲节

顾名思义

这是感恩每一个伟大父亲的日子

佛教崇尚报恩孝亲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有云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

一切男子,即是慈父

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以此引导众人报父母恩德

佛陀自身便是一位孝顺的子女

同时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父亲

在身份角色转换之间

佛陀源源不断为众生开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身为人子与身为父亲的佛陀

都有哪些智慧

????点击视频:《弘法沙画·佛陀的一生》

帮助父亲离苦得乐的孩子

人有父母,不可不孝;有师长,不可不顺;有菩提之道,不可不学,更不可不行。要想离苦得乐,就要从恭敬、慈孝于经,精进、尊崇于道开始。佛陀的父亲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在佛陀出家前,他曾对父亲许诺,找到解脱大道后会将父亲救度到彼岸。

佛陀成道后,组建僧团,在各地弘扬佛法。远在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年事渐高,十分想念孩子,便派出近臣侍者去请佛陀回国,还专门建了尼枸卢陀林精舍。还乡度化释迦族的因缘由此成熟,就这样佛陀带着僧团一路讲经说法,返回家乡。净饭王和释迦族的长老去看望佛陀,除了相互之间的天伦之情,他们也为佛陀相好庄严所感。

有一天,因没有人供斋,佛陀和弟子们便如往常一般准备托钵乞食。他们来到迦毗罗卫国的街头,沿路乞食。净饭王知道了佛陀和弟子们的行为后,觉得有损皇家体面,匆匆赶到后对佛陀说:“你以前坐金色车辇外出郊游,而现在却在街上乞食,我做父亲的感觉受到极大的羞辱。”

这时候的净饭王还不太理解佛陀所证得的大道,也不太清楚僧团在一起修行弘法的方式,所以看到孩子托钵乞食感到伤心。谁料,佛陀从容回答道:“我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的传统。”

这话一出,净饭王更加震惊:“以乞食为生是我家族的传统吗?佛陀,我们家族是大日王种,刹帝利的后裔,没有一个武士曾经乞过食呀。”

佛陀回答道:“大王,这不是你国王家族的传统,而是我佛陀家族的传统。诸佛以乞食为生。”进而,他念诵一偈:“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乐。”

听完偈子,净饭王即有所感,见道而证初果。他赶忙从佛陀手中接过钵,领着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到王宫大院,用精美的佳肴供养他们。

饭食之后,佛陀又一次如此地告诫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此彼得乐。”国王当下即证第二圣果。有一次,国王告诉佛陀,他曾拒绝相信传言,说他儿子因严厉的苦修没证圣果就归天了。佛陀因此讲了《法护本生故事》。佛陀说,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给他看一堆白骨,但是,他还是不相信他儿子死了。这一次,净饭王证第三果。

当净饭王临终躺在病床上时,佛陀给他讲了最后一次佛法,他即证阿罗汉果,自我验证了解脱之乐。对于孝养父母、报父母恩,佛陀是这样开示的:“父母之恩,难可得报,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一般意义上的照料、陪伴都是大家会去做的,更难能可贵的则是帮助父母离苦得乐。

教导孩子解脱烦恼的父亲

对父亲净饭王孝顺敬重、恭而有礼,对儿子罗睺罗佛陀同样慈悲爱护。更为重要的是,佛陀不以世间功名利禄为培养孩子的目标,他不以孩子显耀门庭为目的,而是以孩子解脱困惑、远离烦恼为方向。罗睺罗开始修行的时候比较淘气,学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了父亲的训诫。当时,佛陀以“洗脚水”为喻,告诫他坚定道心、精进修行的重要性。佛陀是这样教导罗睺罗的:

有一天,佛陀叫罗睺罗端一大盆水洗来给自己洗双足。洗完后,佛陀问道:“这些水可以喝吗?”罗睺罗回答说:“洗过脚的水,不干净,不能喝。”

针对此前罗睺罗懈怠堕落的行为,佛陀说:“ 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水本来是清净的,洗了足就很脏!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出家做沙门。你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垢秽填满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佛陀从来没有这么声严厉色的对罗睺罗说过话,罗睺罗低着头不敢言语。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

等他倒了水回来,佛陀又再问他道:“这个盆可以用来盛饭洗米洗菜吗?”罗睺罗回答:“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净,上面有垢秽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佛陀又说:“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出家做了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不实的垢秽,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怎么装进你的心中?”

说罢,佛陀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到一旁,罗睺罗更显得害怕了。佛陀就问他:"罗睺罗!你怕把这盆子踢坏了吗?"

罗睺罗连声回答:“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说:“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一样,不会得到大家尊敬和爱护。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更增迷。”这下,罗睺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暗自发誓以后要一定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能再如此放逸,要精进思维佛陀的教导。

“为佛亲子尚实践,哪有一人能侥幸。”佛陀如同世间的所有父亲一样爱护孩子,教导孩子,但他的智慧又不同于世间的父亲一般,而是超越凡俗的“父子之情”。而作为父亲的佛陀还说过,“我视一切众生如罗睺罗……”他慈爱呵护一切众生犹如一子。

《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佛陀慈父慈悲极致,悲心无量,恩德如山,赐予众生法身慧命,指引教诲众生学习宇宙的真理,延续滋养众生的慧命成长,让众生得以开启本智从迷失走向觉悟,引领众生修行正法回归自性出离生死苦海走向解脱到达光明的彼岸。父爱如山,恩重难报,值此佳节,祈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吉祥安康平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