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的颜色是什么样,少林寺的银杏树会告诉你
每当秋意渐浓,银杏树便化身为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每一片树叶都变成金灿灿的黄色,银杏叶的黄不会让人觉得萧瑟,反而有着清爽的活力,夺目耀眼,光芒万丈。
少林寺有一棵一千五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或许是因为积攒了千年的秋色,本想低调出场,可惜实力不允许,总是一亮相就展现出强大的气场,引来无数惊叹。
它带领着几棵略为年轻的银杏树(1200多岁咯),把碑林一路都铺上了一层金地毯,瞬间就把寺庙染出一层新的境界。
所以,不能怪扫地僧偷懒,因为师父交待过了,这段时日地就不用扫了,由于我们的大银杏太好看,让喜欢拍照的游客刚进山门就走不动啦。
▼
给一片叶子来一个特写,这么清新的小姐姐,我就看一眼。
用1500岁的银杏叶,摆个小心心给女朋友。
在古树下摆个pose,“我是坐着好看呢,还是站着好看呢?”
小姑娘认真表示:“等我撒叶子的时候,你就赶紧拍哦,要有漫天飞舞的感觉!”
好美啊,大家统统来撒叶子,谁还不是个小仙女。
导游说银杏叶可以降低血脂,软化血管,老年人泡水喝对身体很有好处,两个小朋友听罢便跑到角落里捡起了银杏叶,这是要带回去给爷爷奶奶泡水喝吗?
一个少女心的大汉悄悄地从兜里掏出来一个漂亮的粉色娃娃,摆在落满银杏叶的石凳上,拍起了写真:“人世间有百媚千种,我独爱,爱你这一种~~”
这个叫舍不得孩子,拍不出好照片——“儿砸,今天你就是少林寺最靓的崽!”
那个,好像是贫僧的扫把!
寺院里的小师父们这几天也都来了兴致,趁游客不在的时候,纷纷跑到银杏树下拍照留念。
“难得没人,坐在c位留个影吧。”
“有人围观咯,来个高难度的!”
“师兄师兄,给我拍一张嘛!”
武僧团的“小和尚”一亮相就萌化了所有人,游客直接惊呼:太可爱了,别拦我,想抱走!吓得师哥一声“阿弥陀佛”,赶紧抱起。
常常听到导游讲:“这颗银杏树1500年来没开过花没结过果,是个老光棍,没有结婚的游客是不兴和它合影的”,听着好不凄凉。
但这棵老树丝毫不在意这些,依旧每年都长势喜人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除此以外,它还和少林寺的千年流转相依相伴,可以说,少林寺有多少风云幻变,它就见证过多少传奇故事。
一千五百多年前,天竺(今印度)有一个僧人名叫跋陀,他在印度修行了二十多年,一直觉得有所缺憾,后来遇高人指点,说他和东方的震旦(今中国)有缘,于是跋陀开始东游。
跋陀的运气很好,他来到中国时不仅错开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运动”,还赶上了一个从心底里认为佛教很重要的皇帝——孝文帝拓跋宏。所以,跋陀一抵达平城(北魏国都,今山西大同),很快就成为皇帝的座上宾。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特地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中为跋陀修建了一座幽静的寺院,495年,跋陀成了这座寺院的第一任住持,少林寺就这样写进了历史的折子中。
又过了大概25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据说他在寺院后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冥想了九年,最终开悟,并在少林寺始传禅宗,少林寺也因此被后人称作禅宗祖庭。
一千五百多年前,在少林寺建寺之初,不知是哪位小僧无意栽种,一棵银杏树也在诵经声中破土而生,并从此成为少林寺不离不弃的伙伴。
隋末唐初,李世民率兵进攻洛阳,在一群少林僧人的协助下,攻破了最难打的轘(huàn)州城。三天后,李世民派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信来到少林寺表彰军功,这就是“十三僧棍救唐王”的故事。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将李世民的手稿交给了少林寺,并将其刻在了石碑上,这块碑至今还立在少林寺的钟楼下。
甚至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也提到过这块碑:
话说郭襄来到少林寺,下了青驴,缓步走向寺前,只见树木森森,荫着一片碑林。瞥眼只见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
她神驰想象:“当隋唐之际,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数百年来精益求精,这寺中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好手。”
因为少林棍僧和李世民结下的缘分,少林寺在唐朝得到了皇室的极力推崇,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都曾亲身来少林寺题字立碑,唐中宗李显甚至还将少林弟子迎去宫中供养。
这是少林寺最为荣耀的时期,大师云集,典藏丰盛,天下僧众和善男信女无不向往,就连当时已取经归来名动天下的玄奘也心心念地要到少林寺去译经。
玄奘曾在645年和657年分别给唐太宗和唐高宗上表,请求入少林寺,可惜都没有得到批准。
错失了这个机缘,无论对玄奘还是对少林寺,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也是在唐朝时,少林功夫开始声名远播,各路江湖豪侠都纷纷来到少林寺,互相学习,融会贯通。
其实“天下功夫出少林”,也是“天下功夫聚少林”,最好的武功,不就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吗?
少林寺因达摩而成为禅宗祖庭,但实际上少林寺从一座着重传持戒律的律寺变成一座坐禅修行的禅寺,还是在宋哲宗时期。
1087年左右,曹洞宗报恩禅师来少林寺传法,少林寺从此“革律为禅”,变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禅寺。
禅宗的影响力在宋朝日渐扩大,到1102年时,皇帝还特意下诏,要全国每一个州都选出一座寺院改为禅寺。
元朝时,少林寺住持雪庭福裕禅师作为佛教的总代表参加了元世祖忽必烈发起的“佛道大辩论”,福裕大师率领众僧同全真教的道士代表团展开论战,并最终赢得对手取得胜利,元朝也因此奉佛教为国教,雪庭福裕禅师被封为都僧省总统,统领天下佛寺,少林寺的规模空前扩大,最盛时僧众发展到2000多人。
明朝时期,国家饱受倭寇侵扰,少林武僧屡次奔赴沿海抗击倭寇,他们并不会武侠小说中的袈裟伏魔功和金刚般若掌,也不能弹一弹手指就让敌人粉身碎骨,相反,很多僧人在抗倭战争中壮烈牺牲。
他们知道刀剑棍棒敌不过火枪炮弹吗?他们知道。但中国有句话,叫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纵观过往,无论是救唐王、拒反贼,还是打倭寇、扬国威,少林寺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助力。
在《我的祖国》歌词里有这样一段:
朋友来了 / 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少林寺与众不同的地方,七分向善良,也留三分血性向虎狼。
少林寺在历史上有很多次的起落。
574年,“周武法难”,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下诏普灭佛道二教;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烧掠,只有灵塔尚存;845年的唐武宗灭佛;955年周世宗灭佛……
这些劫难让少林寺数度凋零,寺院被废,经书被焚,人去楼空,风雨飘摇,只有大银杏和山门寂寞相对。
但当后来朝廷又重兴佛教时,少林寺就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召唤,让许多人重新回到这里。
因为源远流长的传承,因为敢作敢为的担当,在1928年军阀混战中少林寺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后,人们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少林。因为总有人远道而来,总有人不肯离去,总有无数的人在呼唤少林,等待少林,少林寺才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屹立,燃烧起所有人心中不灭的“中华神功”。
秋风扫落叶,老银杏却在秋色中越来越明亮。
岁月拂尘埃,却擦出了少林寺更洪亮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