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论坛”在日本长崎县隆重举行 普法大和尚率团出席

黄檗味苦道是甜,禅灯相续无尽年。

隐公东来初登地,原来祖意在心田。

2019年6月30日,中日两国佛教界为纪念隐元禅师东渡传法365周年,在日本长崎县隆重举行“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论坛”,本次论坛由日本长崎县政府和长崎大学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普法大和尚为团长,组织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向愿大和尚、副会长常定大和尚、副秘书长净心大和尚、妙登大和尚等一行赴日参加论坛。黄檗山万福寺住持戒文和尚、首座兼监院定明法师应邀赴日参加论坛。

隐元禅师是福建黄檗山万福寺的中兴祖师,在63岁高龄应日本四度诚邀后赴日传法,于公元1654年6月在郑成功军舰的护送下,半月后在长崎县登岸并于兴福寺的担任住持,后受日本天皇和德川幕府将军的护持,于京都宇治创立黄檗宗,成为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并影响着整个江户时期的日本社会,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为东亚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作出巨大贡献。

此次论坛活动首先在隐元禅师初登宝地的长崎县兴福寺举行诵经纪念法会,同时举行黄檗虎溪派道场厦门虎溪岩寺与长崎兴福寺之间签订友好寺院协议。在论坛开幕前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先生会见中国佛教代表团说:“隐元禅师为江户时期的日本带来了先进科技和文化,为日本社会带来最大的感动,是日本新文化的源泉。”

习近平主席专门为此次论坛主办方日本长崎县政府和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先生发来贺信中说:“当年访问贵县期间,我听到很多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佳话。你信中提到的隐元禅师在中国是很受尊崇的高僧大德,他为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福建省外办主任宣读了福建省省委书记于伟国书记的贺电,对福建省与长崎县之间的长期友好互鉴给予高度的肯定,同时以隐元禅师和黄檗文化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省县之间的发展给予展望。

长崎县中村法道知事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作为黄檗宗鼻祖而为人们熟知的隐元禅师是在江户时代初期受长崎兴福寺和华侨们的邀请来日本弘法,他同时带来了与艺术、衣食等相关领域中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文化。隐元禅师带来的文化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将代代相传下去。”并“由衷地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能加深在座各位对隐元禅师和黄檗文化的理解,成为思考今后中日交流方式的契机。”

中国住日本大使馆首席公使郭燕女士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本也进入了另和时代。中日关系迎来进一步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此背景下,中日双方共同纪念隐元禅师可谓正得其时。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切缅怀隐元禅师的丰功伟绩,深入挖掘黄檗文化的时代价值,增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中日友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普法大和尚在论坛开幕式上说中日佛教一衣带水,源远流长。“福建隐元禅师远渡日本传播佛法,创立黄檗宗,把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书画、音乐、雕版、烹饪及生活方式等大量先进的中国文化到日本,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日本黄檗文化。”希望“新时期,中日双方应追寻祖师足迹,大力弘扬祖师弘法利生之宏愿。以黄檗文化为交流平台,大力促进两国优秀文化的积极交流。”

日本黄檗宗管长近藤博道长老说黄檗宗主隐元禅师为日本带来中国文化,为日中友好作出了友好贡献,“为彰显宗祖的丰功伟绩,不仅在长崎县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之外,在我们京都大本山万福寺的日中交流盛况也更盛往年。三年后的2022年,是宗祖大远忌的350年,希望以在长崎县这进行文化交流的契机,面向国内不断弘扬黄檗文化,使黄檗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以此报答宗祖的大恩。通过黄檗文化交流,我热切地希望加深日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和信赖关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檗山万福寺住持戒文和尚在致辞中说:“感谢中日两国政府和教、学两界为‘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论坛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有缘于隐元禅师东渡365年之际,在日本初登宝地长崎县兴福寺相聚,一同缅怀纪念并研讨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贡献、意义,同时探索未来如何继承、弘扬隐元禅师精神和加强中日两国黄檗法系、两国佛教界之间的互动互鉴,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与智慧。借此,我也向诸位汇报我们黄檗宗大本山中国福建黄檗山万福寺将于11月22日举行复建落成庆典的喜讯,同时我们也将举行‘黄檗禅与亚洲文明’的学术论坛”的喜讯。同时,戒文和尚赠送中村法道先生黄檗山礼物和书法“无碍”,以此希望中日两国佛教和人民能够长久友好交流,互鉴无碍。

本次论坛由长崎史谈会会长原田博二、长崎大学名誉教授若木太一分别做了《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和《隐元——“万国之春”在心中 》为主题的基调演讲。其后进行了一场小组讨论,由长崎大学教授首藤明和主持,长崎广播电视台台长、长崎史谈会会长原田博二、段文凝女士、东明山兴福寺住持松尾法道、福建会馆理事长陈东华、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廖赤阳、厦门大学教授林观潮等人就如何发扬隐元禅师、传播黄檗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发展与繁荣等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文:重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