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行业标准是如何诞生的?云冈石窟16年做出“独一份”的山西标准

山西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行业标准是如何诞生的?云冈石窟16年做出“独一份”的山西标准

  “山西共有石窟文物400余处,从此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都有了统一的规程和方法了……”11月11日,山西省文物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主持编写的《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和《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技术规程》经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正式作为山西省地方性行业标准发布。
这是山西省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行业标准,为山西石窟寺文物的数字采集工作提出了规范,提供了标准,也为我省石窟寺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其他文物的三维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实践案例,对未来山西文物保护工程和数字化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那么,这一“首例”是如何诞生的?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物数字化保护绝非一蹴而就 为建立标准,云冈人努力了16年
都说山西是文物大省,能在历史的遗存中,徜徉千年。但是,在这份美好的背后,在众多历史遗存和文物资源面前,怎样更好地进行保护,却是摆在山西文博人面前最大的职责和使命。要说云冈石窟研究院能提出此次文博行业数字化采集的行业标准,绝非一蹴而就。
从2003年开始,云冈石窟研究院就尝试用数字化理念,对文物进行保护,作为一路走来的见证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文物的特殊性就在于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破坏,不可再生,永远消失,但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理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从2003年到2013年,该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带领着团队成员,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不停地探寻着方法,也曾经到过国内先进的文博院所,找过“答案”,却最终发现,云冈石窟的大佛造像太特殊了,无论从石头材质还是从文物本体而言,都没有可复制性,所以要想进行数字化保护,必须趟出一条自己的路!
“从2003年到2013年,数字化技术在不断革新,测绘仪器也在不断变化,云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就是想证明一下,这条路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将文物成果更好地回馈公众。”宁波说,这十年来,云冈石窟研究院不断探索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先后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更加全面、准确的认知文物,为建石窟三维数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文物的内涵信息翻译出来。
这条路尽管走得漫长,却让宁波等研究人员走得更加有信心。“云冈石窟数字化扫描体系,在全省内算是开展得比较早的,我们通过虚拟展示,将云冈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数字化成果对宣传云冈石窟、扩大山西影响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深耕探究数字扫描之规范 为行业单位提供技术模板
2014年6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凭借在石窟寺与雕塑类文物数字化实践与经验,积极开展数字化科研活动。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相互融合的时代,云冈石窟着重打造融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智慧云冈”。
真实、全面采集文物的三维信息是文物数字化采集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公司、科研机构按照各自的规范或习惯进行操作,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致使研究数据无法达到真实、全面客观记录文物现状的目的,给文物保护单位的统一验收和成果利用造成一定的困难。对此,云冈石窟研究院在不断摸索的路上,总结经验,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数字化工作规范。“举个例子,数字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采集,都需要一个精确度,这是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基础,就像你开车一样,到什么地段,开多少速度。所以,我们会在标准中规定,根据石窟大小,来使用某种仪器,测量的距离、图像的重叠度等等,并且还会有后期数字化技术处理时的一个精确度指标,都很具体了。”对于省内的广大石窟寺文物保护单位来说,一册在手,就能规范在数字三维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甚至说就像一本“字典”一样,解决数字扫描技术的难点,达到统一的示范标准,力求精确、精准和到位。
制定标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的内容不断更新和细化。宁波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还特别结合了来自全国文物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专家的100多条函审建议,归纳整理,四易其稿,形成终稿。”

山西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行业标准是如何诞生的?云冈石窟16年做出“独一份”的山西标准

  省内文博系统“唯一”标准 为全省建立文物数据库奠定基础
在文博系统,尤其是在石窟寺文物数字技术方面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行业标准,云冈石窟是独一份。“文物保护很多都是基于传统工艺的应用,但是在传统工艺里是非标准化的。在世界概念里,文物保护都存在‘标准难’的难题。云冈石窟研究院能作出属于山西文博系统的行业标准,这非常不容易,是他们不断探索的成果。”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赵曙光介绍,山西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就建立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内,今后也会委托他们在行业内进行标准培训、推广和应用。“在未来,山西文物系统要建设大数据系统,我们称为‘1+6+2+1’,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数据总库,并且分别建立6个不同门类的文物数据库,比如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古建筑文物数据库、彩塑文物数据库、壁画文物数据库、革命文物数据库和石质文物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中,很多内容都必须走入标准化,所以云冈石窟在数字采集方面给我们开了一个先河,奠定了一个标准化的基础,其他各文物保护单位也要以此为标准,准确、高效地推进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刊于《山西晚报》2019年11月16日第三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