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挂牌 60多位佛教硕博法师首聚广州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路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输出到全球各个国家的同时,也在吸收着外来的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进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佛教文化亦是如此。
8月2日,广东佛教界发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时,便以“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作为主题,汇聚了专家学者、硕博法师同聚一堂。
那这个系列活动具体有哪些亮点呢?快随禅风君来了解一下吧~
佛教中国化,新时代有新命题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千余年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融合,佛教中国化也一直在进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特点,就如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妙一法师所言,佛教中国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命题。
那么在新时代之下,佛教中国化应该如何进行,中国佛教又该如何发展,成为佛教研究者和佛门弟子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
“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系列活动的开幕仪式中,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在致辞中说,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必须要立足于政治认同,适应社会和文化的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佛教中国化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时代课题。
基于当代的背景下,广州光孝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设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佛教中国化研究基地”、广州光孝寺设立的 “广州市诃林书院”应运而生。
这个揭牌仪式,或者说成立的这两个机构,既是传承前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以及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开始。
说是传承,正如德国汉堡大学博士研究生圣圆法师所说,“在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先贤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及努力的方向……不论是经典的翻译,还是诠释的方式、乃至革新的目的,都是我们应要矢志不渝地传承下去的智慧衣钵。”
说是开始,是因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佛教的中国化需要切合实际,以“人间佛教”为指向,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中国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这两个机构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优势,为广东佛教师资团队培训、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提供帮助。而说到学术方面,便不得不提本次系列活动的极具特色的三场主题演讲。
佛教中国化,新时代有新亮点
63位留学海外的中国硕博法师共同探讨“新时代的佛教中国化”,可谓本次系列活动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极其切合系列活动的主题。
佛教的中国化,需要将佛教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需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情况和需求,同时也要走出去,与外国的学者积极交流,积极吸收和融合,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中国佛教。
正如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所言,现在佛教教学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论文学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十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法师到国内外的高校进行深造,是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之一,也是推动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因素。
到不同地区学习的法师,对佛家中国化的推动,在于他们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振冠法师着眼于佛教社会专业化,认为佛教应该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和精神关怀;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松原龙华寺书记妙元法师从佛教医学的发展出发,关注佛教本土化的进步;
美国西来大学博士慧诚法师则认为在新时代之下,佛教中国化要做到政治认同、文化融合、制度建设。
不同的研究方向,便会催生不同的思考和理论。暨南大学中印比较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体恒法师所讲的一句话让禅风君影响极为深刻,他说,佛教中国化不只是体现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某一个环节、某一个理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变化。这便需要研究者和执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而禅风君在硕博法师们的论文和演讲中,便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的思考和理论。
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更需要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有交流。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势必刺激中国佛教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与这个社会相结合。
佛教中国化,新时代有新要求
佛教中国化在宗教中国化中或许是最成功的,但在新时代之下,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本次系列活动举办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佛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成立的原因,也是越来越多法师到各地高校求学的原因。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千余年来中国佛教不仅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也在新时代之下不断地与世界优秀文化做交流。
我们相信,凭借对一脉相承的注重以及对和而不同的尊重,中国佛教必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定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