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非遗展演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登场 感受草原文化风貌

「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于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隆重登场,内容包括「草原记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精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项目,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和手工艺等,透过展览和表演呈现,让大众感受草原文化的苍茫壮阔和悠远绵长。10月12日于佛陀纪念馆大觉堂开幕,共有1900人参加。

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致词表示,今日可见到内蒙古的非遗展演,可说是难遭难遇,曾有人赞叹佛馆展演内容之丰富,甚至比原先当地的更周全周遍。引述星云大师曾说过的「复兴中华文化,佛教不能缺席」,文化的交流与弘扬是大家务必要努力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暨活动总顾问田青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除了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不同的文明,丰富中华文化的多姿多采。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所谓的边界之感,历史上他们最远曾经到了欧洲,在现代化的同时,仍然保留传统的生活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现代化』并非以牺牲民族文化和精神家园为代价。」全人类在迈向未来的同时将有二项重要的反思:反思和万物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发展至今和历史文化、祖先所传承的文明之关系。

财团法人文化台湾基金会荣誉董事长洪孟启表示,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包容性强,且不断成长,从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此外感谢星云大师致力推广文化教育,让佛教文化融入了生活当中。

田青教授率多位传承人,和佛光山开山寮特助慈惠法师、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社团法人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陈春霖等多位为活动揭幕。陈春霖和如常法师也分别表示,保护、传承、弘扬是非遗的三个重要面向,期盼透过展演,让更多民众感受内蒙古的草原风貌。

安代舞
现场多位传承人示范


随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登场,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长调民歌」和「呼麦」,「呼麦」为独特的喉音艺术,一人可同时发出二至三个声部,此次带来曲目〈马头琴颂〉。长调民歌有〈圣主成吉思汗〉、〈走马〉。群舞「安代舞」,展现粗旷的民族性格。「顶碗舞」为女子头上顶着瓷碗,踏着轻盈舞步。「好来宝」为蒙古族的说唱艺术,还有男子群舞「摔跤」,又称「搏克」,以及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漫瀚调〈天下黄河〉、萨吾尔登「传承」等。

「草原记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展出头饰、服饰,现场多位传承人示范,项目有刺绣、珠绣、布艺、鄂温克希温乌娜吉、蒙古文书法、剪纸、草编、金银器制作、绳艺等。其中「希温乌娜吉」在鄂温克语中为「太阳姑娘」,为反馈太阳的恩赐,制作各种象征太阳的工艺品。鄂温克族世代以狩猎为生,人口仅有3万人,其非遗可以传承至今,堪称奇迹。佛馆菩提广场上则有蒙古包、勒勒车展示,吸引大批民众关注。展览期间也推出讲座和工作坊等。

此次活动主办单位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社团法人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财团法人人间文教基金会、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翰雅文化顾问有限公司等携手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