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间佛教思想十堂课”举行第二场 对谈“人间佛教的教义观”

由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策划的“2021人间佛教思想十堂课”系列论坛,4月1日播出第二场“人间佛教的教义观”,由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主任永本法师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先生对谈,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主持。一小时的精彩讲说,听众们透过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网络平台,同步聆听法要。

主持人: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

妙凡法师首先抛出问题:随着佛教的流传发展,佛教教义的诠释,也从原始佛教的三法印、四圣谛等,随着各地不同文化民情而发展出世界各地佛教文化。时至今日,佛教教义的诠释如何以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与时俱进?

张文良教授
张文良教授说明初期中国佛教的“大乘”观念

著名学者张文良教授指出,佛教初传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佛教一直存在大小乘并行的局面。后来随着大乘经典大量译出,加上一批高僧著作辨析大小乘教义的论著,方形成中国僧人舍小归大的转变。

然而张教授强调,当时辨析教义的论著并非贬小扬大,而是追求超越大小乘之上的“一乘”。此开辟了后世中国佛教一条超越大小乘对立的方向,后来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圆教”说,即体现了圆融的特色。而星云大师所提倡的五乘佛法,与这种圆教教义正有内在的连系。尤其大师“五乘佛法”说有助于消弭佛教内部不同思想体系和修行体系之间的矛盾,实在是人间佛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

永本法师
永本法师略述佛教的圆融义

追随星云大师出家近四十年的永本法师则认为,在大乘的整个流传之中,涵盖了一个中华文化的特质,也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并从三个角度剖析佛教传到中国的发展特色:祖师们智能地透过判教系统的建立,融合大小乘教义;除了教义外,佛教艺术也从印度传入并融入中国,产生对信仰的提升及认同;最后是中国祖师毅然改托钵乞食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成功将佛教精神融入社会,发展成现在的人间佛教。希望能够藉人间佛教融和的思想观念,不分国家、种族、宗教都能够融合和交流,皆大欢喜,达到世界和平。

最后,妙凡法师在总结中感谢两位讲者为大众厘清了,大乘佛教教义的嬗变,以及人间佛教的圆融的特质。同时邀请大家继续收看五月一日由伯克莱大学荣誉教授兰卡斯特教授,以及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副院长妙光法师对谈的“人间佛教的般若观”。(人间社记者 心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