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故事|这块“敕赐国恩寺”牌匾 有着不一般的来历
唐中宗敕改慧能弘法道场
“宝林寺”为“中兴禅寺”
后于神龙三年又赐额曰“法泉寺”
同时赐慧能新州故居为“国恩寺”
亲手题写“敕赐国恩寺”匾额
如果您去六祖慧能南禅祖庭之一国恩寺,入门抬头就会看到“敕赐国恩寺”的牌匾。而这块牌匾却有着不一般的来历。
中国禅宗至五祖弘忍之后,发展出南北两大派,即慧能的南宗和神秀的北宗,慧能的南宗主张顿悟,神秀的北宗强调渐修。所以,时人就把他们称为南能北秀、南顿北渐。当时,神秀的北宗势力大,活跃于中原大地,如日中天。而慧能的南宗只流行于岭南一带,力单势弱。正如唐代文献所说,慧能的顿教(南宗)沉废于荆吴,神秀的渐门(北宗)炽盛于秦洛。正因为如此,女皇武则天和唐中宗就请神秀入宫供养,拜神秀为师,甚至不顾君臣之礼,向神秀跪拜。所以,后来神秀圆寂后,张说在为神秀写的碑文中称他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但神秀是一位有道高僧,他深知自己的水平比不上慧能,而且慧能才是接衣钵的真正六祖。神秀就向武则天、唐中宗荐举慧能,说南方有能禅师,是正统的接衣钵和法脉的第六代祖师,皇上应该请慧能入宫供养问法。于是,武则天、唐中宗下圣旨,派使者薛简到岭南韶州宝林寺(今南华寺)请六祖慧能入宫。
圣旨说: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神秀也亲自写信给慧能希望他能遂皇上之意入宫。但慧能以年老和身体有疾为由,婉言谢绝皇上的邀请,慧能在回皇上的信中说:沙门慧能,生自边方,长而慕道。叩承忍大师付如来心印,传西国衣钵,受东山佛心。伏奉天恩,发中使薛简,诏慧能入内。慧能久处山林,年迈风疾。陛下德包物外,道贯万邦,育养苍生,仁慈黎庶,恩是弥天,钦仰释门。恕慧能居山养疾,修持道业,上答皇恩,及诸王太子。谨奉表陈谢以闻。释沙门慧能顿首,顿首,谨言。
慧能不肯赴京入宫,使者薛简就为难了,没有完成皇上的任务,回宫无法交差,怎么办?后来他就对慧能说,既然您不肯入宫,就请为我讲授您的佛法,我回京后转告皇上,也好有个交代。于是,六祖慧能就为薛简详细地解说佛法,薛简听后如饮甘露,豁然大悟,拜辞六祖慧能速速回京,向皇上表奏六祖慧能法语,并呈上六祖慧能的复信。武则天、唐中宗听后满心欢喜,于是,皇帝再敕书褒奖慧能对国民教化之功,并赐厚礼以充供养。敕书说:
师辞老病,
为朕修道,
国之福田。
师若净名托疾,
金粟阐弘大教,
传诸佛心,
谈不二之说,
杜口毗耶,
声闻被呵,
菩萨辞退。
师若此也。
薛简传师指授,
受如来知见:
一切善恶都莫思惟,
自然得入心体,
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朕积善余庆,
宿种善因,
值师之出世,
顿悟上乘,
佛心第一。
朕感荷师恩,
顶戴修行,
永永不朽。
奉摩衲袈裟一领,
金钵一口,
供养大师。
除了敕书赐物外,中宗皇帝还敕改慧能弘法道场“宝林寺”为“中兴禅寺”,后于神龙三年又赐额曰“法泉寺”,同时赐慧能新州故居为“国恩寺”,亲手题写“敕赐国恩寺”匾额。
虽然不知道“敕赐国恩寺”这块牌匾何时镶嵌在国恩寺大门上方,但唐皇手书的“敕赐国恩寺”这五个大字却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这块牌匾也曾有过不寻常的遭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破四旧的风潮中,国恩寺的佛像、经书等被视为“四旧”而要清除干净,这块牌匾也难以幸免,当时有位姓伍的先生承担清拆牌匾的任务。然这位伍先生觉得这是国恩寺的稀世珍宝不能拆掉,于是,他在人们不注意时,迅速用砂灰浆封盖、抹平镶嵌的牌匾,此事一直无人知道。
改革开放后,国恩寺修复重光开放,人们又议论起这块牌匾,并四处寻找其下落,伍姓先生听到此消息,就向寺里的师傅讲述了当时保护这块牌匾的经过,并动手铲去封盖牌匾的砂灰浆,从此,“敕赐国恩寺”重见天日。
(来源 | 《广东佛教》 文字|林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