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2023年12月10日(周日)下午,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生讲坛再次请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作《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同时也是本论的最后一讲。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寻、伺】

承接上期(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第三讲),傅新毅教授继续带大家了解相应行中不定心所中的后两个:寻、伺。

傅新毅教授提醒大家“寻”与“伺”二字的翻译,来自玄奘大师,旧译则用“觉”与“观”来代表,阅读早期唯识经典时,要注意与觉观二字的普通用法进行区分。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行蕴中的心不相应行

不定心所后,是心不相应行法。《大乘广五蕴论》列举了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等十四种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识蕴

行蕴后,便进入识蕴的部分。所谓识蕴,对所缘对象有分别、认知的作用,也称为“心”,并能积集一切法的种子,也可称为“意”,共有八识。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佛法对世间万法分类的名目。此处,傅教授提醒大家,十二处中包含有无为法,因此其范围要大于五蕴。之所以说蕴、处、界,目的是为依此对治三种我执,即一性我执、受者我执、作者我执。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无为法

“十二处”之后说到“无为法”。有为法,为因缘造作之义。无法法,即无因缘造作之法,无生住异灭四相。《大乘广五蕴论》中列举了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无为、真如无为等四种无为法。

觉群人生讲坛|复旦大学傅新毅教授《大乘广五蕴论》导读第四讲

由于本期讲座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时间有限,有很多点尚未充分展开论述。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傅新毅教授针对现场听众们提出的疑问,做了更有针对性的答疑和分享。

至此本年度的“觉群人生讲坛”,已圆满画上句点。

供稿|上海玉佛禅寺

编辑|禅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