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繁盛,插花留春,留春不住,缓缓归
花道
2018-09-03 21:02:56

从,一朵花开始的艺术
插花,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赏花木姿容之美。这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人类幼年阶段,长期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先人们,已能领会花卉的美丽。他们折取野花来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 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佛教流入后,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如此,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步发展。

唐:插花艺术的繁盛
这便要晚至唐朝了。彼时,社会风气开化,博爱开放的唐人爱花更甚,尤其是插花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诗人罗虬,亦是插花艺术家,撰有世界上记录插花较早、较详的名篇《花九锡》。 花九锡:“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有帷幕蔽风,剪刀采折,浸以甘泉,插入玉缸,摆放在雕文台座上,画图弹琴,品酒吟诗。好不热闹!“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
明:插花技艺与理论的成熟
要说插花艺术得起精要者,还得数明人。明代独抒性灵、不拘一格的人文风尚,决定了它偏爱天然的传统。一旦艺术归于天然,就找到了永恒的法门。犹如人归于赤子,就找了心灵的皈依。在天然一派的追求中,插花也是力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讲求参差不伦,意态天趣。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