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师生赴沪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暨佛教祖庭实地教学活动
为持续深入开展学“五史”、讲“三爱”活动,落实佛教院校建设的政治要求,根据年度工作安排,2025年5月9日至14日,中国佛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常务副院长明海法师、副院长清远法师带领下,赴上海、浙江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国主义教育暨佛教祖庭实地教学活动。此次教学活动以“继承爱国爱教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主题,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地学习、佛教祖庭的参访巡礼。
初心之路:红色足迹中的信仰洗礼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青砖黛瓦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神圣之地,承载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步入这座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沉浸式重温1921年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时刻。展柜中泛黄的手稿、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精心复原的会议场景与数字化多媒体展示,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跃然眼前。随着参观的深入,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次第铺展,先辈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在师生心中激荡起震撼与共鸣,这不仅引发师生对"初心"与"使命"的深度思考,更促使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探寻其承载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参观中共二大会址
中共二大的胜利召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党首次以纲领形式系统擘画民主建政蓝图,创造性提出国家制度的完整构想,这一伟大创举在中国近代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参观过程中,珍贵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与生动详实的现场讲解相互交融,让师生们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伊始,便以坚定的历史自觉勇担民族复兴重任,展现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与历史担当,这极大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佛教慈悲济世、弘法利生的精神融入以后的学修中,让爱国爱教、护国利生的佛教精神贯彻到具体实践中。
参观龙华烈士陵园
在庄严肃穆的龙华烈士陵园,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革命英烈雕像与纪念碑前整齐肃立,深切默哀并敬献鲜花。龙华英烈群体中,许多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他们心怀天下,为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慷慨赴义,这种崇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更以跨越时空的力量,为师生们思考“无我奉献”的精神内核提供了深刻启示。通过陵园内丰富的实物展品、珍贵历史图片与影像资料,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缓缓呈现,先烈们“丹心碧血为人民”的爱国情怀与救国信念如在眼前。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久久伫立、深切缅怀——正是无数有名与无名的英雄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才汇聚成守护家国安宁、人民幸福的磅礴力量,铸就今日的和平与繁荣。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在浙江嘉兴碧波荡漾的南湖之畔,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瞻仰了承载百年荣光的南湖红船——这艘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画舫,宛如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静静诉说着开天辟地的伟大征程。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随着"开天辟地""光辉历程"等主题展览徐徐铺展,通过珍贵文物、全息投影与场景复原,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跃然眼前,师生们沉浸式聆听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转移至嘉兴南湖,最终完成建党伟业的曲折历程,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对红色精神的体悟,更加坚定了将个人信仰修学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的信心和决心。
祖庭巡礼:信仰空间中的家国情怀
本次实地教学活动亦安排了对沪浙地区多所祖庭的参访巡礼。全体师生在上海先后参访了玉佛寺、静安寺与龙华寺;在浙江绍兴参访了会稽山龙华寺、稽山书院暨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先后参访灵隐寺、永福寺、杭州佛学院、净慈寺、杭州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径山寺。师生们在参访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当代表达与实践探索,也体会到古刹祖庭所承载的传承使命和时代任务。
总结交流会
此次参学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是一次责任与使命的深度洗礼。作为新时代的僧青年,我们应当以更高的历史站位理解修学的意义,以更饱满的情怀回应时代的呼唤。唯有把个人的学修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做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中国佛学院开展爱国主义现场教学,不仅是革命历史的生动教育,更是一堂富有现实关怀和信仰穿透力的思政课程,这也是学院深入推进“五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三爱”教育,落实佛教中国化方向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本次爱国主义实地教学活动,既深化了对党的历史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也拓宽了佛教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视野。活动以沉浸式的历史回顾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在回顾历史中坚定信仰,在感悟精神中涵养道心,继承和发扬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佛教事业健康传承与社会和谐进步,为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发展贡献青年僧才的智慧与力量。
评论内容: